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1章 暗流再涌书院生变(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齐云深推开木门的时候,天刚亮。工坊门口己经有几个学生在等了,低头搓着手,呼出的白气在冷风里散开。他没说话,只点了点头,袖口的补丁蹭过门框,发出轻微的响声。

刚踏进门槛,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就是这里!那个讲什么‘水流会自己找路’的先生就住这!”

“误人子弟,还敢收徒?拿我们孩子的前程当儿戏?”

“山长呢?今天不给个说法,我们就不走!”

声音越来越近,十几个穿着体面的人堵在了工坊外的小路上。有老者拄着拐杖,也有中年男子抱着手臂站在前面,手里捏着一张纸。他们身后跟着两个小厮模样的人,抬着一块木板,上面贴着几张字条,写着“歪理惑众”“欺世盗名”。

李慕白从侧屋走出来,扇子转了一圈又停下。他看了眼人群,低声说:“来了。”

齐云深整了整衣袖,走出工坊。

“诸位家长来得早。”他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清了,“若对教学有疑,尽可入内详谈。”

一个穿灰袍的老者上前一步,把手中那张纸甩在地上。“这是你前日讲的《水势分流考》里的数据图?我儿子抄下来回去算,结果和实地差三丈!你这不是胡扯是什么?”

旁边有人附和:“连方向都错了,还敢说是科学?古法测水哪有这么花哨!”

齐云深弯腰捡起纸条,扫了一眼。墨迹新鲜,显然是刚写好的。图上有三处标记被刻意加粗,单位换算也做了手脚,把“尺”写成“步”,再用错比例尺推导出荒谬结论。

他抬头:“这图不是我写的。”

“放屁!”另一人怒道,“我亲眼见你画的!”

“那你一定没看清。”齐云深平静地说,“我讲课从不用这种粗劣纸张,也不用秃笔勾线。而且——”他指着图上一处弯曲,“真正的虹吸原理,水流不会在这里形成首角折返。如果真按这个图施工,渠坝三天就得塌。”

人群一静。

老者冷笑:“你说不是你画的就没事儿了?那你敢不敢当场答一道题?要是答不上来,就请辞讲席,别在这祸害人!”

齐云深看着他:“可以。题目呢?”

老者从怀里抽出一张黄纸,展开递过来。纸上写着一道题,引用的是《水经注》里一段残文,说的是某河段因山势转折,水流速度骤减,问该如何测算其冲刷力。

题不大,但陷阱藏得深。

第一,引文版本不对,通行本里那句是“北转”,这张纸上写的是“西转”。第二,计算单位混用了汉制和唐制。第三,题干假设“无支流汇入”,可实际那段河道有三条暗沟。

齐云深看完,没动。

他抬头问:“您这题,依据的是哪个版本的《水经注》?”

老者一愣:“自然是正统传本。”

“那我猜,是江南徐氏影抄本?”齐云深说,“因为只有那一版,在第三行把‘北’错抄成了‘西’。而原意应为‘湍势折而北’,若改成‘西’,整个地理方位就乱了。你们拿这个错题来考我,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人群骚动起来。

老者脸色变了变:“你……你怎么知道影抄本的事?”

“我还知道,”齐云深继续说,“这题里用的‘步’作长度单位,但后面算流速时又用了‘尺’,一‘步’等于五‘尺’,你们没换算,首接相除,得出的结果能准吗?”

他顿了顿:“再说地形。题里说‘无支流’,可去年我在清河查资料,见过当地县志,那一带地下有三条暗渠,每逢雨季就往外冒水。你们当我不知道?”

没人说话了。

一个年轻家长小声嘀咕:“好像……真是咱们弄错了?”

老者急了:“少扯这些!你光挑毛病有什么用?有本事你解一遍!”

齐云深点头:“好。”

他转身走进工坊,拿出炭笔和一张草纸,铺在桌上。围观的学生自动让出一条道。他一边写一边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