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8章 课堂反击智慧破困局(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齐云深走进明德堂的时候,太阳刚爬上屋檐。他手里拎着书箱,脚步不快也不慢。讲台前的座位己经坐了人,是刘夫子。茶碗摆在桌上,盖子正一下一下地敲着杯沿。

李慕白昨天说的话没错。他们真的来了。

齐云深把书箱放在讲台上,打开,取出沙盘和讲义。他没看刘夫子,也没说话。动作很稳,像是每天都会这样开始一堂课。

底下陆陆续续进来了不少学子,有人低声议论,也有人盯着他看。他知道他们在等什么。

“今日继续讲‘分流势能转化’。”齐云深开口,声音不高,“核心还是那句话:水流的方向,由高到低,不由人说了算。”

话音刚落,刘夫子就咳了一声。

“齐生这话,听着简单。”他慢慢端起茶碗,“可你有没有想过,这‘高低’二字,是谁定的?是天定的,还是你自己量出来的?”

齐云深看着他:“学生量的是地面,不是天意。”

“好一个‘不是天意’!”刘夫子放下茶碗,语气陡然严厉,“《礼记》有言,‘天地之大德曰生’,水往低处流,是上苍安排的秩序!你现在拿个斜坡倒点水,就说这是‘科学’,是不是明天也能说日出日落,是你算出来的?”

有人笑了。

齐云深没动。

“夫子说得对。”他说,“日出日落,不是我算的,是天象。但我知道太阳明天几点升,也知道河水什么时候涨。这不是改天换地,是搞清楚它本来怎么走。”

“强词夺理!”刘夫子拍桌,“你这是以技乱道!古法治水,讲究顺应地形,靠的是经验积累,不是你这个……这个摆弄沙土的小把戏!”

齐云深点点头,转身拿起沙盘。

他把细沙重新铺平,在一侧堆起一个小坡,另一侧保持平坦。然后从旁边提来一小壶清水,缓缓倒了下去。

水顺着斜坡流下,路径清晰,没有一点犹豫。

“请夫子看看。”齐云深指着水流轨迹,“如果水不懂高低,它为什么不去平地,非要往下走?”

堂内安静了几息。

刘夫子冷哼:“雕虫小技!你在沙子里动手脚,谁看得出来?这种东西也能当证据?”

“可以重做。”齐云深把沙盘推到台边,“谁有兴趣,现在就可以上来试试。带自己的沙,用自己的水,我站旁边不说话。”

没人动。

角落里有个穿灰袍的学子小声嘀咕:“我昨天看过他的模型,确实每次都是往低处流……”

刘夫子猛地扭头:“你也信这套?那你告诉我,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不是不如一个斜坡管用?”

那学子低下头,不吭声了。

齐云深却不急着接话。他收起沙盘,从书箱里拿出一张纸,展开在桌上。

“这是我上周在清河县做的测量记录。”他说,“一共三十七个点位,每个都标了海拔。上游比下游高出六丈九尺,所以水能自动流向农田。这不是我说的,是尺子量出来的。”

有人探身想看。

刘夫子却冷笑:“一堆数字,谁知道真假?你说你量了,我就得信?当年王莽改制,也是拿着一堆‘新法’糊弄百姓,结果呢?天下大乱!”

齐云深终于抬眼:“那夫子觉得,该怎么治水才不算‘乱’?等洪水来了,跪在堤坝上念经吗?”

这句话一出,底下嗡的一声。

刘夫子脸色涨红:“你竟敢如此无礼!”

“我不是无礼。”齐云深声音没提高,“我是想知道,如果真有村子要被淹,前面正好有个洼地能泄洪,但没人这么干过——我们是该查三天古书,还是立刻开渠?”

没人回答。

一个年轻学子站起来:“我会开渠。”

又一人跟着起身:“我也开。淹死人比犯规矩严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