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9章 治水初成声誉渐远扬(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水面上的涟漪还在扩散,齐云深站在铁栅栏前,背上的李慕白呼吸微弱。他没再回头,抬腿跨过藤蔓缠绕的破口,脚踩进泥地的一刻,天边己经泛出灰白。

他沿着小径快步走,脚步沉稳。书院工坊就在东角门附近,门缝里透着晨光。他敲了三下,里面传来学徒打哈欠的声音。

“开门,取模型箱。”他的声音有点哑,但很稳。

学徒认出是他,赶紧拉开门栓。黄杨木的箱子就摆在架子上,用油布包了好几层。齐云深解开绳子,检查了一遍锁扣,确认机关完好,才重新绑紧。

“夫子说评议会提前半个时辰开始。”学徒小声提醒,“王豪那边动静不小,说是带了‘证人’来。”

齐云深点头:“我知道了。”

他扛起箱子就走,没回居所,也没停下喝水。太阳刚冒头,讲堂前的石阶还带着夜里的湿气。几个早到的学生正在门口议论,看见他出现,声音一下子低了下去。

讲堂里己经坐了不少人。夫子端坐在主位,手里拿着名册。旁边站着两位助教,正在清点人数。齐云深走进来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他把箱子放在演示台中央,解开油布,露出木质结构的治水模型。青铜导流槽闪着冷光,蓄水池、分洪道、暗坝机关一应俱全。

“你迟到了。”夫子抬头看了眼沙漏,“还有三个人没到。”

“我到了。”齐云深说,“方案可以开始了。”

有人嗤笑了一声。是王豪那边的人。

“纸上画图谁不会?真能治水还得看实地。”

齐云深没理他,转向夫子:“请允许注入清水测试。”

夫子点头。助教提来一桶水,缓缓倒入上游入口。

水流顺着主渠前进,在第一个三岔口处自动分流。一支进入缓流区蓄势,另一支通过倾斜导槽急速排泄。整个过程顺畅无比,没有一处溢出或堵塞。

“这……”一个学生瞪大眼,“怎么做到的?”

“关键在坡度和闸门角度。”齐云深指着模型底部,“每一段都经过测算,误差不超过半寸。就像走路,步子太大容易摔,太小又走不快。”

底下有人笑了。

“古人修堤靠经验,我们靠的是算。”他说,“不是瞎猜,是实打实的测量和推演。”

夫子摸着胡子看了一会儿,忽然开口:“此法若用于清河县,可行否?”

“不仅可行。”齐云深说,“而且必须用。清河段地势低洼,雨季来得急,单靠人力挑淤来不及。只有提前设好分洪路径,才能保住下游万亩良田。”

这时,后排传来一阵骚动。

李慕白被人扶了进来。他脸色发白,走路都在晃,可还是坚持走到前排坐下。

“我来补个图。”他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纸,摊开在桌上,开始画。

笔尖划过纸面,一条条水道逐渐成形。江南三州九县的主要河道都被标了出来,尤其是太湖周边的洼地,用圈重点标注。

“这个模型。”他喘了口气,“不只是为了清河。它可以改造成通用型,只要换掉局部构件就行。”

他抬起手,指向地图最南端:“比如这里,每年汛期都淹,就是因为排水不畅。如果加一个反向虹吸装置,能把积水引到干渠里去。”

底下安静了几秒。

然后一个穿着粗布衣的学生猛地站起来:“我家就在那儿!去年一场雨,房子塌了两间,粮也泡了!要是早有这办法……”

他说不下去了,眼眶红了。

周围响起一片议论声。

“原来还能这么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