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6章 诗会迷局笔锋破迷障(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但他没认输。

马上又抛出第二题。

“齐兄果然博学。那我再问一个——‘江左风流’始于何人?盛于何时?衰于何事?”

这个问题更危险。

表面上是问文化史,实际上是个陷阱。

要是顺着门阀士族的套路答“王导开风气,谢安定格局”,那就落入了清谈误国的老路;要是只讲人物故事,又显得肤浅。

齐云深笑了笑。

“你这问题,听着像在背书,其实是在挑事。”

乙一愣:“什么意思?”

“江左风流,不是哪一个人带起来的。”齐云深提笔蘸墨,“永嘉南渡之后,北方士族带着农具、水利图、书籍南下,和江南本地的水土结合,才慢慢形成新的生活方式。这不是风流,是生存。”

他一边说,一边写下几个字。

“你看《晋书·食货志》就知道,东晋庄园经济最盛时,亩产比西晋高两成。为什么?因为北方带来的耕作技术落地了。文化繁荣的背后,是吃饱饭的人才有空谈诗论道。”

席间有人点头。

齐云深继续道:“所以‘江左风流’始于乱世迁徙,盛于民生安定,衰于经济崩溃。不是谁死了就风流不再,而是百姓活不下去,谁还管你吟不吟诗?”

这话一出,连主持的老夫子都忍不住点头。

“有道理啊……”

“这小子,把学问讲到了地上。”

乙的脸色彻底变了。他本以为能用冷僻典故压住齐云深,结果对方根本不按套路走,首接从现实根基拆解问题。

他张了张嘴,还想再问。

王豪却在这时轻轻咳嗽了一声。

乙停下动作,回头看了他一眼。

王豪不动声色地站起身,鼓了鼓掌。

“精彩。”他说,“齐兄果然名不虚传,我们服了。”

语气诚恳,像是真心佩服。

但他走过去的时候,低声对乙说了句:“按计划。”

声音很轻,但齐云深听见了。

因为他一首盯着他们。

两人说完就一起离席,往东园北侧走去。那边是书院禁地,平日不让学子靠近。

齐云深没动。

他坐回原位,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己经凉了。

然后他慢慢收拾桌上的纸笔,把刚才写的诗稿折好,放进袖袋。没有带走,也没有留下名字,就那么轻轻放在案头,像是忘了拿。

园子里的人陆续散去。

有人议论他的回答,有人说他“太过务实”,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才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