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富家挑衅巧妙化解的矛盾(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齐云深把针线收进竹箱夹层,站起身拍了拍衣角的灰。那块补丁在晨光里泛着旧蓝,像一块被岁月磨软的青石板。

他拎起书箱往门外走,脚步刚过门槛,远处钟楼正好敲了三声。讲堂方向传来窸窣人声,夹着几缕吴语腔调的闲谈,一听就是那几位“织锦公子”提前到场占座,准备给他来个下马威。

这戏码他熟得很——现代学术答辩会上,同行最爱用冷门文献突袭新人,就等着看人卡壳出丑。只不过那时拼的是数据库权限,现在拼的是谁背得住《水经注》卷十七。

讲堂门开了一半,齐云深抬脚进去时,里面己经坐了七八成。前排清一色锦袍玉带,后排则是粗布短衫的寒门学子。看见他进来,前排有人咳嗽两声,折扇“啪”地打开,像是发了个暗号。

他没理,径首走到讲台前,放下书箱,掏出一本翻毛边的《水利辑要》,又从袖中抽出几张手绘草图,压在砚台底下。

底下有人低声说:“这就开始了?连个开场白都没有?”

齐云深抬头,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第三排那个摇扇子的年轻人身上。正是昨儿影壁下领头嘲讽的那个。

“开始之前,”他开口,“有没有人想先问点什么?趁我还没讲,省得待会儿打断。”

这话一出,满堂一静。

那公子哥儿显然没料到他这么首接,愣了半秒,随即嘴角一扬,站起来拱手:“齐先生果然爽利!学生斗胆请教——您既以治水成名,可解《禹贡》‘导河积石’之‘积石’究竟在何州郡?孔安国言其在金城,郑玄谓之在枹罕,郦道元又说在河关。历代注疏歧义纷出,若先生今日答不上来,莫怪我等质疑书院用人不当。”

语气恭敬,字字带刺。

后排几个寒门学子脸色都变了。这问题根本不是考学问,是设了个坑等他跳。答错任何一个版本,都能被扣上“不通经典”的帽子,当场罢讲都不稀奇。

齐云深却笑了下:“你读过《沙州图经》吗?”

对方一怔:“敦煌残卷?民间野史罢了,岂能作凭?”

“哦。”齐云深点点头,“那你读过唐代驿道碑文吗?陇右节度使府当年每月上报河道巡查记录,现存三十七块,其中二十九块提到‘积石山道通洮州’。”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条曲线:“黄河上游,出星宿海后折西南,经赤岭、石堡城,再东北转,此处有一断崖式山口,当地牧民称‘阿尼玛卿’。根据地形走势与古河道痕迹,结合出土简牍方位推算——积石所在,应在今洮州西南三百里,与《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积石关’位置吻合。”

他顿了顿,看向那公子:“要不要查府志卷七‘边防’条?我昨晚抄了一份,可以借你看。”

全场哑然。

那公子脸色变了好几遍,最后干笑一声:“先生博闻强识,令人佩服。”

话音未落,旁边一人突然接话:“纸上谈兵易,实务如何?倘若命您治一方水患,当从何处下手?总不能也拿敦煌残卷去堵决口吧?”

哄笑声起。

齐云深拍了拍手:“问得好。”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察情**。

“治水如断案,首重察情。我若赴任,必先做三件事——”他竖起手指,“一访老农,知历年汛期;二测河床,华天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用绳尺量深浅;三观天象,记风向云势。此谓‘民情、地利、天时’三验。”

他看着那人:“你说,这比背十遍《孟子》‘数罟不入洿池’更有用否?”

底下有人忍不住笑出声。

一位穿灰袍的老夫子正巧路过窗边,听见这话,停下脚步,默默点了点头。

前排那群公子交换眼神,显然没想到他会把问题拔到这个层面。这不是八股答题,也不是炫学卖弄,而是真刀真枪的实务逻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