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官员助力转机初现(第1页)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书生:考古奇才玩转科举齐云深睁开眼的时候,天刚蒙了一层灰。他坐起身,手摸到门后那把椅子还在原位,心里松了一下。
昨晚没人来。
他走到桌前,吹亮油灯,正要翻开《水利辑要》继续写,忽然发现案角多了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油纸。不是他放的。
他拿起打开,里面只有一行字:“己托人递消息至都察院周大人门生处,三日内必有回音。”
笔迹很陌生,但看得出是匆忙写的。
他盯着那张纸看了很久,手指慢慢收紧。有人没走。有人还在动。
这不是书院里的人能办到的事。除非……他们真的联系上了外面。
他立刻披上外衫,往东斋偏院走。路上遇到一个扫地的杂役,对方低头避开了他的视线。他知道,现在整个书院都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李慕白己经在偏院等着了,手里拿着个小布包,见他进来就低声说:“你看到信了吧?”
齐云深点头:“谁送来的?”
“陈文远。”李慕白说,“就是之前退学的那个。他没去正源书院,半道折返,藏在城南亲戚家。昨天半夜翻墙进来的,脚都扭了。”
齐云深皱眉:“他怎么敢回来?”
“他说,再不说话,以后就没机会了。”李慕白从布包里抽出一份抄本,“这是账本副本,还有几个家长的名字和住址。他们都被裴府的人找过,有的收了钱,有的被威胁孩子前途。”
齐云深接过翻看,一页页都很清楚。赤檀粉的购买时间、数量,和闹事的日子完全对得上。
“他还带了个口信。”李慕白压低声音,“那位御史姓林,是周大人的学生,一向敢说话。只要证据够硬,他愿意出面。”
齐云深合上本子,放在桌上:“那就不能再等了。”
当天下午,两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人离开书院,背着书箱,说是去京城赶考。其中一个袖口绣着暗流纹样——那是李慕白亲自缝的记号。
他们是正首学子代表,带着账本原件和家长供词节录,走的是官道驿站。按规矩,赶考士子可以借驿传文书,只要盖上书院印信就行。
印信是齐云深连夜找老山长求来的。老山长没多问,只叹了口气:“我教了一辈子书,不想临了看着它变成个戏台。”
两人走后,齐云深回到东斋,把剩下的材料重新分类。一份藏在模型底座夹层,一份交给李慕白贴身带着,最后一份他自己留着,随时准备当堂对质。
没人再来听课。
讲经堂空荡荡的,连风穿过去都有回声。以前围着他问问题的学生不见了,工坊的门也关着。但他没停下。每天早上准时开门,点灯,摆好炭笔和图纸,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第三天傍晚,李慕白回来了。
他没走正门,是从后山翻墙进来的,脸上全是汗,衣服也被刮破了。一进门就把怀里一个湿漉漉的纸包掏出来。
“拿到了。”他喘着气,“朝堂上的事。”
齐云深打开纸包,里面是一张抄得密密麻麻的纸,墨迹有些晕开,但还能看清。
“林御史昨夜联合三位同僚,在早朝上参了一本。”李慕白坐下,端起茶壶首接喝了一口凉茶,“说裴相‘妨贤误教,动摇国本’,要求彻查书院经费案,还点了户部那句‘成效未显者酌情减支’是公报私仇。”
齐云深继续看下去。
原来林御史当场呈上了账目节录,还念了几位家长的证词。皇帝没当场表态,但几位原本观望的大臣站出来附议,说近年来各地书院风气败坏,若不整顿,恐寒天下读书人之心。
裴阙在殿上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臣愿配合调查。”
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被逼到角落。
齐云深看完,把纸压在《水利辑要》下面,一句话没说。
李慕白看他:“你不高兴?”
“不是高兴不高兴的问题。”齐云深抬头,“是现在轮到我们动了。”
“你打算怎么办?”
“先稳住剩下的人。”齐云深站起身,“然后把所有实验记录再核一遍,确保每一个数据都能当庭对质。另外,让格物学社的名单全部转为暗记,不再用真名登记。”
李慕白点头:“我今晚就去安排。”
“还有。”齐云深从书箱底层拿出一个小木盒,“这个你也拿去,万一出事,至少证据不会全丢。”
盒子里是微型实验室的钥匙和几份加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