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寻找证据自证的艰难之路(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嗯。”

“饭在锅里热着。”赵福生指了指灶台,“八珍羹,今儿特意多炖了半个时辰。”

齐云深坐下,没说话。

赵福生端来一碗,汤面浮着油星,香气扑鼻。他看着齐云深:“听说你去贡院了?”

“去了。”

“人呢?”

“走了。名单调走了,住处空了。”

赵福生哼了一声:“早料到。这种时候,还能留下的才是傻子。”

齐云深低头喝汤,烫得舌尖发麻。

“那你接下来咋办?”赵福生问。

“找证据。”他说得轻,却像钉子砸进木头。

“证据?”赵福生冷笑,“人家能把书撕了,能把人调走,你还指望找到啥铁证?”

“不是铁证。”齐云深放下碗,“是痕迹。人会撒谎,书会烧,但痕迹不会。”

赵福生盯着他看了会儿,忽然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个油纸包:“给你留的。沈姑娘送来的,说是‘补脑子的’。”

话音刚落,门帘一掀,沈令仪站在门口,手里还提着个小竹篮。

她没换衣服,还是那身粗布襦裙,发髻松松挽着,木簪斜插。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沉静。

“听阿西说你一天没好好吃饭。”她把篮子放在桌上,打开,是几块蒸饼和一小碟酱菜,“我知道你在查什么。”

齐云深抬头看她。

“别硬扛。”她说,“风向不对的时候,躲一下不丢人。”

“可要是没人往前走,风永远都不会变。”他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稳。

沈令仪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下:“你啊,跟你说多少回了,做事要讲究火候。文火慢炖才入味,大火猛烧只会糊底。”

“这次我不想等文火。”他站起身,“他们撕书,赶人,堵嘴,就是怕我说出真相。那我就偏要说,还得说得让他们堵不住。”

沈令仪看着他,眼神慢慢变了,从担忧变成某种笃定。

“那你打算从哪儿开始?”

“三条线。”他从怀里掏出那张草纸,摊在桌上,“第一,考生失踪——说明有人怕作证;第二,典籍损毁——说明他们怕知识流传;第三,批注篡改——说明他们怕别人看出破绽。”

他指着纸面:“这三件事凑一块儿,不是巧合,是清洗。但他们忘了,清洗也会留下脚印。”

沈令仪点点头,没再劝。

赵福生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光跳了一下。

屋里安静下来,只有汤锅咕嘟咕嘟冒着泡。

齐云深重新坐下,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名字:王砚之、孙考官、鸣鹤西。又画了条线,连向“裴府后巷马厩口”。

他还没写完,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院外。

接着是阿西的声音:“齐公子不在!早就睡下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