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探查源头谣言背后的黑手(第2页)
“不是自然发酵。”他喃喃,“是统一发布。”
他想起前几日在松风阁,那个送信的青布短打汉子离开时,袖口曾不经意露出半截茶盖。当时他没在意,现在回想起来,那人走路时手指一首在虚空中轻敲,一下,两下,三下……
**敲三下,发一令。**
他猛地在纸上写下:“裴阙用茶盖敲杯,是发号施令的习惯。流言节奏与之吻合,每敲一次,外头就冒一波声浪。他在书房里喝茶,就能指挥满城嘴巴。”
赵福生见他脸色变了,忙问:“怎么了?”
“我在想,”齐云深慢慢合上笔记,“一个人要是想毁你,不会首接骂你抄,而是先问‘你怎么会’,再问‘谁教你的’,最后说‘背后有人’。这一套下来,你不辩,显得心虚;你辩,越描越黑。”
他抬眼看向赵福生:“他们不是想证明我错,是想让人觉得我来历不明。”
赵福生点头:“就跟做菜一样。你端上来一盘八珍羹,味道再好,人家说‘你一个穷小子哪来的海参?’这话一出,吃的人就开始怀疑了。”
“所以得查源头。”齐云深站起身,走到墙角,从一堆旧书里抽出一本破烂的《水衡要术》残卷。这是他前几日从书坊顺出来的,据说鸣鹤书塾也有同款。
他翻开扉页,发现借阅记录上有两个名字,字迹潦草,但落款日期正是流言爆发前一天。
“阿西!”他喊了一声。
门外立刻响起脚步声。
“你去趟鸣鹤书塾,找老仆打听,前天有没有两个举子来查这本书,临走时问过‘齐云深读过吗’?”
阿西应了一声,转身要走。
“等等。”齐云深又叫住他,“别穿这身衣裳,换件干净的襕衫,装成想投考的学子。记住,只问一句,问完就走,别多说话。”
阿西点头,回房换了衣服,片刻后出门,身影很快消失在巷口。
屋里只剩齐云深和赵福生。
赵福生看着他:“你真打算就这么查下去?万一惊动了裴府……”
“不动手,才真会被动。”齐云深把玉佩收回腰间,语气平静,“他们以为谣言是软刀子,慢慢割。可软刀子也有刃,只要顺着血槽摸上去,总能找到握刀的人。”
赵福生叹了口气,端起空碗要走,临出门前回头说了句:“我让后厨备了八珍羹,今儿肯定能卖光。”
齐云深笑了:“意思是‘平安’?”
“那可不。”赵福生眨眨眼,“我要是说危险,就得给你端碗冷粥了。”
门关上后,齐云深坐回桌前,重新摊开那张油纸地图。他用朱笔在“鸣鹤书塾”旁边画了个叉,又在裴府位置画了个圈,中间连了一条虚线。
然后他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字:
**“师承疑云”是饵,“数据来源”是钩,“江南财阀共谋”是网——他们想把我钓出去,晒在阳光底下任人围观。**
他吹了口气,灯焰晃了晃。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细微的响动,像是瓦片被轻轻踩动。
齐云深没抬头,只是缓缓把手伸向袖中,指尖触到了量天尺的机关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