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意外插曲神秘人的赞赏(第2页)
他没再接话,而是伸手去拿书箱。
那是个旧竹箱,边角磨得发白,锁扣还是用麻绳缠的。他打开一半,取出一本薄册子,封面写着《农政琐记》,看着像是随手翻阅。
可实际上,他借着开箱的动作,眼角己经扫过整个厅堂。
屏风后没人了。
窗边那个戴斗笠的也没影了。
但东侧第二根柱子后面,多了个穿青布短打的汉子,手里攥着一把折扇,正假装看墙上的字画。
齐云深心里有了数。
这些人,都不是来听讲的。
是来看戏的。
而眼下这场戏,刚刚从“谁嘴皮子利索”升级成了“谁的观点能动摇人心”。
“齐公子。”老者忽然又开口,“你方才说‘税基稳定才是根本’,敢问若遇灾年,田亩荒芜,户籍散乱,这税基又该如何稳?”
问题一抛,全场屏息。
这可不是随口感叹了,这是真刀真入地考校!
齐云深合上册子,放在膝头。
“您这个问题,”他说,“其实我在施粥棚里就想明白了。”
众人一怔。
“去年冬天,我见过一个老农。”他语气平淡,“他家三亩地,报了五亩。为什么?因为官府查得严,少报要罚,可多报呢?反正最后收不上来,顶多明年减一点。所以他干脆虚报,图个安心。”
有人点头。
“可今年春荒,他饿得拄拐来领粥。”齐云深继续说,“我就问他,你地那么多,怎么还饿着?他说,‘大人啊,我报的是五亩,可种的是三亩,收成两石,缴税就得三石——你说我是该饿死,还是该逃?’”
厅内一片寂静。
“所以我说的‘税基稳定’,不是靠账本上的数字堆出来的。”齐云深看着老者,“是得让百姓愿意说实话。怎么让他们说?减负、宽限、查实产,一条都不能少。否则你记一万条户籍,也是空中楼阁。”
老者沉默片刻,忽然笑了。
“好一个‘空中楼阁’。”他低声说,“多少人写策论,都在搭空中楼阁。你是第一个敢说它会塌的。”
说完,他站起身,掸了掸衣摆,转身就走。
走得干脆利落,连茶都没喝完。
只剩半盏浮着茶叶的热水,在桌上晃了两下。
齐云深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