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章 流民中也有人才(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最后一人则是一名读书人,名字叫史君浩。

此人30多岁,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读书人有很大差别——别人读书读的都是西书五经,他读的却是小说。

小的时候跟村里的一个老先生认了些字,但还没等跟老先生学西书五经,老先生就去世了。

因此从小没人教导,便见书就读,可是大多都看不懂,反倒从那些通俗易懂的小说中,明白了不少知识。

李琛跟史君浩仔细聊了聊,发现此人思维活跃,不像传统读书人,反倒有些像是小说中的军师一类的人物——说白了,书没读多少,但口才了得。

李琛考虑到,造反道路上也需要一些搞口号的文人,就暂且将此人收下。

史君浩家里人也没剩多少了,只剩下了老婆和一个8岁的儿子。

史君浩的老婆没想到自己那个游手好闲、口若悬河的丈夫,竟然给自己带了这么大的惊喜。

得知史君浩被李琛选入李府当随从的时候,更是抱着自己的儿子痛哭流涕——意味着她和儿子也可以去李府,一家人终于能活下去了。

李琛挑选完流民,天色早己暗了下来。

这次李琛从这群中一共挑选了将近800多人,其中青壮300多,剩下的全是他们的家属,中以妇女儿童居多。

这些妇女儿童也还算精壮,孩子也是都在10岁到14岁之间——毕竟太过弱小的,都会被残酷的自然环境淘汰掉。

李琛看天色不晚,便准备带着众人返回李家村,那些没被选上的老弱病残,默默的跟在了队伍的后面。

李琛知道自己不可能背上这些拖油瓶,便狠心下令,让那些护卫拿着棍棒进行驱赶。

但也没有将事情做绝,而是将剩下的粮食留在了原地,由李景瑞带着护卫在此分发。趁着流民领取粮食的间隙,李琛逃一般地带着众人返回了李家村。

原本还以为需要好几天才能将护卫队人员招满,没想到不到一天的时间,人员不仅齐了而且超了。

看着这么多流民,李琛既震惊于江南地区灾情之重,也暗自觉得自己造反的把握又大了几分。

将近800多人涌进了李家庄,李琛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安排住处。

李琛只好将他们带到晒谷场的空地上,让大家先凑合一晚——江南气候暖和,流民们也早己习惯风餐露宿。

随后,李琛让李荣轩按照登记的名册,提前预支了众人在护卫队的首月钱粮。

毕竟,对这些刚安定下来的人来说,实实在在的粮食,远比住处更能让他们安心。

第二天一大早,李琛吃过早饭之后,带着护卫赶到了晒谷场。

此时,李家庄的护卫们也赶到了这里,可望着一地的流民,众人纷纷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当天的训练。

李琛见此情形,当即对着李顺吩咐道:“今天主要任务是帮助这些流民建造房屋。毕竟这800多人不能一首生活在晒谷场,他们中一部分人也会成为护卫队的成员,一首这样安置,不利于他们之间的相处。”

随后,李琛便对李顺等人布置任务。

首先,他将其中作为佃户的家庭,按户安置在了李家村的村民家中。

李家村的大多数青少年都加入了护卫队,往后地里的农活正需要劳动力,把流民安置过去,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元末:落榜美术生,重建圣唐正好可以形成互补。

那些准备编入护卫队的流民,则被李琛安置在了李府的周围。

李家在李家村还有许多空置的房子,可供安置这些护卫的家眷。只是屋子数量有限,需要两三户合住一间,居住空间会比较拥挤,但对于流民护卫来说,能遮风挡雨就行。

李琛将流民暂时安置妥当后,便在李家村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基建模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