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黑火药(第2页)
李琛思索片刻,说道,“你待会儿去账房,找李荣轩管事,就说是我让你拿60000贯中统钞,你们商量着再买些粮食。
另外,让他准备5000贯中统钞送到大堂,我在那儿等他。”
片刻后,李家大堂内,李琛坐在主位上,账房主管李荣轩坐在左侧客位。
李薇儿这时端上一杯茶,李荣轩微微点头致谢,随后说道:“官人,这是您要的5000贯中统钞。方才李景瑞跟我说,您让我们再买6万贯的粮食,您看是买大米,还是买杂粮-(粟(小米)、大麦、豆类(如黄豆、绿豆))?杂粮价格便宜不少。”
李琛心中一动,他买粮食,本就盯上了无锡城外的大批流民。这些流民只求温饱,哪会像他这般挑剔。于是说道:“就买杂粮,越多越好。
对了,买粮食的时候,顺便带些木炭、硝石、硫磺回来。
不过别买太多,硝石和硫磺属于军事物资,买多了容易惹人怀疑。”
李荣轩闻言,想起了什么:“我记得过年时买过一批,仓库里应该还有些存货,当时制作烟花的工匠没用完,”
李琛心中想到过年时制作的那些炮仗,不禁暗自摇头,
过年时那些炮仗,响声微弱,如果还按照这样的比例配置火药,制作成的炸药根本派不上用场。
元朝的火药配方继承自宋金时期,《武经总要》里记载的火药成分繁杂:“火药法晋州硫黄十西两,窝黄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黄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一十西两,浓油一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混在一起,难怪威力小得可怜。
还是现代科学研究出的配方靠谱,“一硝二硫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75%硝酸钾、15%木炭、10%硫磺的比例,在威力、稳定性和实用性上达到了最佳平衡。
这些火药知识,都是他平日里刷抖音时无意间记下的,没想到如今竟派上了用场。
李琛打发李荣轩去办事,又吩咐李顺:“你去杂物房,把过年剩下的硝石、木炭、硫磺都拿到我卧室,再拿上药罐子、药锤和小秤。”
说罢,便带着李薇儿先回了后院卧房。
李顺将东西送来后,好奇地问道:“官人,您拿这些做什么?是要做炮仗吗?”李琛神秘一笑:“做完你就知道了。别愣着,先把木炭捣成粉末。”
又转头让李薇儿准备铁锅熬硝。
随后,李琛亲自开始处理硫磺。
他握着木质捣药杵,动作轻柔而专注,将材料一点点研磨成粉。
他知道,材料研磨得越细,制作出的火药威力就越大。
熬硝的过程也并不复杂。
李琛先将硝石研磨成小块,放入锅中,按照1:0。7的比例加入清水。
等水温烧到五十度左右,撇去浮沫,过滤一遍,然后静静等待硝石结晶。
如此重复三次,便能得到纯度较高的硝石。
一切准备就绪,李琛用小秤仔细称量好木炭粉、硫磺粉和硝粉,倒入木盆中,开始细致地搅拌。
三种粉末在他的搅拌下,渐渐融为一体。
到这一步,火药其实己经可以使用了,但要是想增加威力,还可以加点白糖。
不过,加了白糖的火药不易储存,尤其是在潮湿的江南地区,最好随用随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