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刑房刑书(第2页)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元末:落榜美术生,重建圣唐
可在元朝官场上,无论你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
要想升官,先看银子,而非能力,因此“银子就是政绩“,钱越多,仕途越顺。
况且在整个元朝,汉人始终只能做二把手,头上永远压着一个蒙古达鲁花赤,心灰意冷之下,盛炎便也与那些衙役官吏同流合污了。
李琛顺势将盛炎引到桌旁坐下,并示意两旁花枝招展的窑姐倒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琛这才慢慢将话题引到正题:“听说昨晚抓了两个人,关在咱们衙门里?
这两人其实是我们李家村的村民,不知犯了何事,被巡检司抓了。
不知盛刑书能否行个方便,若没什么大事,就把人放了吧……“
盛炎闻言眉头微动道:“这两人据说可是贩卖私盐的走私犯。
按大元律例,应杖刑七十,服徭役两年,贩卖的私盐充公。而且黄典史还特意叮嘱我,此事要严肃处理,最好顺藤摸瓜找出幕后主使。“
李琛连忙辩解:“巡检司抓的那两人绝对不是贩卖私盐的匪类,只是李家村的村民。“同时暗示盛炎,只要肯帮忙,李家绝对不会亏待恩人。
盛刑书很是满意,一来是看在钱的份上,二来觉得李琛顺眼,且态度恭谨,再加上两位青楼头牌在旁温柔伺候、烘托气氛,很快便松了口:“5000贯中统钞,或者200两白银。
打点衙门上下,从知县到典史,甚至衙门小吏,都能分上一份好处。
今晚拿钱,明早人就能出来,主打一个童叟无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毕竟这又不是人命案子,仅仅是走私而己。
至于黄典史,他本人也会拿到一份——他若不同意,就等于得罪了衙门上下所有同僚属吏。
一边是空口白牙、毫无好处,一边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听盛炎解释完这笔钱的用处,李琛己然知晓此事十有八九能成,心也放下了大半。
他清楚,盛炎若想独吞这笔钱,虽说也有能力把李家子弟弄出来,但难免会有变数。
比如那刻意强调要严查的黄典史,必定会从中作梗——若说此事背后没有莫天佑的手笔,李琛打死都不信。
但莫天佑只收买了黄典史一人,而自己却是把钱撒遍了整个衙门。
剩下的一小半心思,便落在私盐生意上。
为这两名李家子弟的事,李琛前前后后己花了将近6000贯中统钞,今晚为请盛炎,包下包厢、请来雨花楼的两个头牌窑姐,又花了500贯。
这些钱虽说对于整个李家而言不算什么,可事情的根源终究是李家的私盐生意,不解决莫天佑,这事就不算完——毕竟“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想到此处,李琛又看向盛炎,说道:“盛刑书,我还想请您帮忙引荐一下黄典史。
我觉得他可能对我们李家有些误会,想当面跟黄典史解释清楚,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嘛。“说罢,又拿出100贯中统钞推给盛炎。
盛炎看着推到面前的中统钞,毫不客气地立马收下——反正分钱时也要见黄通判,到时候提一嘴就能赚100贯中统钞,不过是动一下嘴皮子的事儿,他自然乐意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