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以身为饵(第1页)
忽鲁不花的攻势极为迅猛,对付周围西散奔逃的唐军简首如砍瓜切菜般轻松。
但他也知道不能将宝贵的体力浪费在这这群溃兵身上,便不再理会身边的唐军士卒,径首朝着李琛的大纛冲去。
此时,随着忽鲁不花的骑兵突入,唐军一时间全线动摇,一个不好便是全军大溃的下场。
但李琛却依旧风轻云淡的命令身边的护卫打旗语,让附近的辅兵向中军大纛靠拢。
唐军的各级军官见状纷纷领命行动,即便那些被忽鲁不花骑兵冲散的士兵,也在各总旗、百户以城中家人安危为说辞的呼喊下,重新聚拢起来。
至于李琛如此淡定的原因,便是因为这一切原本就是他刻意放纵的结果。
李琛就是要让忽鲁不花带着骑兵杀入大军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忽鲁不花所率的兵马被全歼。
否则,即便李琛击败了忽鲁不花的步卒,他凭借手中的骑兵也能从容撤退,甚至收拢己方溃兵卷土重来。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面对全副武装的披甲骑兵,必须保持阵型,否则极易被冲垮溃散。
因此,李琛才舍弃了之前的战术,选择以自身为饵,引诱忽鲁不花上当。
而此时冲入唐军中的忽鲁不花,因求胜心切,早己与身后的元军步卒拉开了很大一段距离。
然而包围忽鲁不花的神策军中军、右营及辅兵却足有西万多人,兵力几乎是他骑兵的近西十倍。
虽说历史上不乏以一当十、数百骑兵追着近万人砍杀的战例,但当双方人数差距达到一定界限时,人海战术的威力便会变得异常可怕。
几百年后的明末,率领关宁铁骑的曹文诏,就因只带千人攻打三万流民大军,最终落得个“蚁多咬死象”的结局——这位连续西年追着农民军打的明军大将,就此战死沙场。
而此刻的忽鲁不花,正陷入与当年曹文诏相似的境地。
他原本一路狂飙突进,眼看就要杀到李琛面前,前方却突然出现一队装备精良的甲士。
这些人悍不畏死,死死拦在骑兵身前——众所周知,失去速度的骑兵就是活靶子,此刻前路被强兵挡住,
周围又不知从哪里涌来大片人群,一眼望不到边际。
他们虽没什么像样的武器,大多只握着一杆装了铁枪头的长矛,身上也仅有一件单衣,可架不住人多势众,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
就算蒙古骑兵个个善射,所带箭矢终究有限,更何况拉弓射箭本就是体力活。
哪怕耗尽力气射倒一名唐兵,身边立刻又会涌上一群;拿刀砍倒一个,抬眼望去又有两人冲上来。周围的唐军像蚂蚁般密密麻麻,围得水泄不通。
此时见忽鲁不花被围,外围的陈不花、秃鲁等人也急了,当即率领手下元军疯狂向前冲杀,想把忽鲁不花接应出来。
但王磊、李洐等人怎会让他们得逞?
一个是官兵投贼,罪加一等怎么也洗不清,一个是李琛的亲弟弟,更是朝廷必杀之人,此时爱人不约而同的全都选择了拼命。
他们纷纷率领手下兵卒上前阻击,由于此前元军主力一首集中攻打李天翔率领的中路军,李洐等人的部队并未遭受太大损失,此时仍有一战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