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章 惊闻无锡之变(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孟宣听到阿剌·忽里的劝说,强压下心中的怒气,语气生硬地说道:“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

先派人去无锡打探清楚实情,再尽快召集人手,把这伙反贼剿灭,或许还能求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阿剌·忽里闻言,忙不迭点头称是,转头就对一旁的护卫急切吩咐道:“快!速去把袁博阳、忽鲁不花和赵文宇给我叫来!”

护卫连忙应了声“是”,转身就跑出了大堂。

孟宣看着护卫离去的背影,心绪依旧无法平复,刚强压下去的焦虑与惊惶,又悄然爬上了脸庞。

阿剌·忽里是蒙古人,出身大根脚——祖上是跟随忽必烈打赢漠北之战的功臣。

他身为常州路一把手,即便这次出了叛乱,罪责落到他头上也不会太重。

可自己不一样,江南江浙行省闽越地区年初才出过一场叛乱,这才过了半年,太湖一带又闹起反贼,一旦上报朝廷,陛下必然震怒。

到时候追究不了阿剌·忽里,自己这个汉人总管,怕是要被推出去当替罪羊。

想到这里,孟宣心头一紧,忍不住冲阿剌·忽里追问道:“好端端的,怎么就冒出一伙反贼?这个李琛到底是什么人?事情到底是怎么闹起来的!”

阿剌·忽里的脸色也一样难看,听见孟宣的质问,目光“唰”地一下恶狠狠扫向陈不花。

眼下派去无锡的探子还没回来,陈不花是唯一从无锡逃回来的人,自然成了无锡那边情报的第一来源,事情的来龙去脉,只能先从陈不花这里得到答案。

陈不花见两人目光都投向自己,先把自己平日里克扣军饷、欺压百姓的事瞒了下来。

只将自己所知的关于无锡出现太湖水匪,以及李琛的情报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阿剌·忽里见状,也从怀里掏出当初巴彦写给自己的那封信,递给了孟宣。

孟宣接过信,一边读一边对照陈不花所说的情报,脑子里渐渐勾勒出此事的脉络:巴彦等人之前一首在追查的太湖水匪,恐怕就是这个李琛。

否则实在解释不通——一个乡间土财主,怎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攻占无锡、拉起数万大军?

要知道,武装数万人的武器装备绝非易事,大元朝推行了这么多年的防汉政策,对汉人私藏兵器管控极严,寻常地主根本没这本事。

想到这里,孟宣忍不住对阿剌·忽里心生怨言:若不是他早前把无锡的事捂着不说,自己绝不会让李琛坐大到这地步。

就说之前的莫家堡事件,明摆着是仇杀,可若是水匪上岸,又怎么会对王家村的百姓秋毫无犯?

那时若能顺着线索查下去,或许根本不会有今天这祸事。

就在孟宣心中暗自腹诽时,同知袁博阳、万户忽鲁不花与治中赵文宇己在护卫带领下一同走进大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