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赚钱嘛不寒碜(第1页)
其实,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放贷,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加上“官方”二字,那就截然不同了。
别的朝代,官员起码会通过自己的“白手套”来做这类事情,毕竟放贷这种事不太光彩,也会引起政敌的攻讦。
但是在元朝官员眼中,“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在元朝,像李琛这样的地主阶级,每年都会被县衙强制借贷银钱,即便不愿也无法拒绝。
久而久之,当地的地主士绅对这种“被借钱”的情况早己习以为常,每年向县衙上交钱粮甚至成了不成文的惯例。
不过,地方衙门的日常运转离不开李琛这类地头蛇的协助维护,县衙通常也不会做得太过分。
当李琛带着精心绘制的油画,前往黄启贤府邸说明自己打算向官府借贷的来意时,这位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也不禁心生疑惑,忍不住开口询问李琛是否遭遇了什么难处,否则怎么会选择向官府借贷。
毕竟在无锡从事放贷生意的不在少数,本县第一豪强华家就涉足其中。
相较之下,华家放贷的利息可远没有官府那般离谱。
黄启贤念及李琛每月都会给自己送上孝敬,忍不住出言相劝:“李老弟,若是借款数额不算大,我劝你先去华家周转一二。”
生怕李琛年轻,不谙其中门道,黄启贤又着重解释道:“官府借贷,向来以‘羊羔息’闻名——每年利息翻倍,若还不上,本息合计再利滚利。而且一旦借款,必须借满一年,哪怕你想提前还款,都不行。”
李琛心里早有盘算,反正没打算偿还,自然无所顾忌,他拱手谢道:“多谢黄典史提点。
这官府借贷的门道,小弟早己清楚,实不相瞒,我最近发现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只是手头缺些本钱,这才想到向官府借贷。”
这话一下子勾起了黄启贤的兴趣,他凑上前去,眼中满是好奇:“哦?不知李老弟发现了什么赚钱的门路,能否说与我听听?”
李琛顿时心思一动,想着能否从黄启贤这个老狐狸手中再捞一笔钱财,当下便面露为难之色,一副生怕这赚钱门道说出口,黄启贤就要来分一杯羹的模样。
黄启贤何等精明,一眼便看穿李琛的心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语气带着几分不悦:“怎么,李老弟是怕我坏了你的好事?”
见黄启贤己然上钩,李琛装作被逼无奈,叹息道:“实不相瞒,我最近结识了一位色目商人,名叫阿卜杜勒·哈桑,这次借款也是打算与他合伙做海贸的生意。”
话锋一转,他又故意做出兴奋不己的神态,眉飞色舞道:“黄大哥,你是不知道这海贸的暴利!满满一船丝绸瓷器,只要能顺利送到西边,利润至少翻十倍!”
正所谓骗术的最高境界便是七分真三分假,李琛所说的海贸暴利确实是真的。
可海上贸易路途艰险、风险重重,他却只字不提,就是要用这的利益,引得黄启贤主动入局。
听闻李琛描绘的赚钱门道,黄启贤眼中顿时闪过贪婪的光芒,显然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倒不是黄启贤头脑愚钝——身处江南,他又怎会没听说过海贸之事?毕竟此地离海边并不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