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武器工坊改组(第1页)
李琛进屋后便发现,孙黑牛的徒弟们正将打造好的铁块粗胚,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加工,在一旁的武器架上己经摆满了打造好的长刀。
此时打造的并不是元朝军队常装备的弯刀。
弯刀刀身更弯曲,刀柄倾斜与刀身弧度相反,这种设计更适用于马战。
而李琛此时因为朝廷的命令,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多的战马使用,所以并不适合装备弯刀。
在李琛的建议下,全部打造成了雁翎刀的样式,雁翎刀是结合宋代手刀形制,但刀身更窄且增加了弯曲度,使其刀头宽阔,适合劈砍,更适合步战。
这时李天翔也拿过了一把长刀便挥舞起来,随后露出满意的神色。
“我早就用不惯现在的弯刀了,这玩意儿一到近身肉搏就使不上劲,根本没法用来正面互砍!”
李琛并没有理会李天翔对弯刀的抱怨。
而是看向了一旁打造好的枪头,这枪头与印象中的三角形枪头有很大区别,反倒像鸭子的舌头,整体来说又扁又长。
枪头本来就是用来刺的,什么样子并不影响杀人,因此李琛倒没有提什么意见。
李琛对着孙铁匠的徒弟们随意勉励了几句,便又走向了隔壁那间鲁峰工作的制甲作坊。
鲁云正跟在李琛身边,此时工坊内,唯有鲁峰领着一众学徒专注地制作盔甲。
作坊里,鲁峰正耐心指导学徒,将打造好的铁片用甲钉仔细固定在由棉布、棉花制成的衣物内侧。
可别小看这外层看似普通的棉制衣物,它实则暗藏玄机,防护能力不容小觑。制甲前,需先将棉花浸湿,再压上百来斤重的巨石,使棉花变得更加紧实致密,随后用针线将棉花与棉布重新缝合。
如此制成的衣物,对火铳发射的铅弹都能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
李琛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制甲工序,鲁云见状,连忙说道:“官人,我卧房里有一副制好的盔甲,还请您去查验指点。”话音未落,他便小跑着朝卧房奔去。
李天翔等人见鲁云从卧房中取出了制作己好的盔甲,顿时便被其华丽的外表吸引了。
只见此甲颜色与李琛设计的军服颜色相同,都采取了灰绿色,延续了德军军服的设计理念,庄严中透着优雅。
没错,作为一名落榜美术生,李琛也参与了盔甲造型的设计。
盔甲款式参考了明朝的罩甲以及清朝的棉甲,舍弃了当下主流的甲片外露样式,选择将甲片完全包裹于布面之中,从而降低腐蚀的风险,并提升了保暖性。
这盔甲的款式,不像传统的扎甲那样一体式,需要人从旁协助才可以穿好,而是“上衣下裳”的样式,在重量上比传统铁扎甲轻很多,穿戴起来也十分方便。
当然,说到底,还是李琛现阶段铁原料供应不足,不能大规模制造铁甲,只能制备这种布面甲应急。
这时,李天翔打量着盔甲,疑惑道:“这套盔甲看着倒是精美,就是不知防护力究竟如何?”
李琛闻言,作者“狂妄小白”推荐阅读《元末:落榜美术生,重建圣唐》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当即命人将鲁云制作的盔甲套在木桩上,示意李天翔亲自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