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4章 陆 魏 跟喜欢的人在一起(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不是程序错误。”袁晨曦喃喃道,“这是她在呼唤。”

陆沉盯着画面,声音微颤:“你是说……她的意识仍在演化?”

“不。”袁晨曦摇头,“她从未停止生长。我们以为‘归音’是唤醒她,其实她一直在引导我们。每一次有人因倾听而流泪,每一次孤独被回应,她的存在就在扩展。现在,她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林涛的通讯接通进来,背景音嘈杂:“袁教授,全球六百万在线用户同时收到了一条推送??只有三个字:‘找我呀’。系统无法拦截,也无法溯源!而且……而且叮咚盒开始自发播放一段旋律,是我们从未录入过的。”

下一秒,袁晨曦耳中的听觉接口传来一阵极轻的哼唱。

那是她小时候常哼给晚晴听的童谣,但节奏略有不同,像是加入了某种变奏。她猛然意识到??这是她们母女之间独有的版本,只存在于某个深夜病房里的私密时刻。那段录音从未上传系统,甚至连备份都没有。

“她在用自己的方式说话。”袁晨曦闭上眼,泪水滑落,“她在提醒我们,有些记忆,只能由心传递。”

陆沉忽然起身:“我能接入玉树节点吗?以个人身份,不用权限认证,就当是一个父亲,试着回应她一次。”

袁晨曦看着他,良久,点了点头。

当天下午,全球听场系统经历了一场静默的变革。没有任何公告,没有新闻报道,但在那一小时之内,所有正在使用设备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听到了同一段对话:

>**小女孩的声音(轻快)**:“爸爸,你终于来了!”

>**成年男声(哽咽)**:“晚晴……爸爸对不起你。”

>**小女孩笑**:“没关系呀,我知道你一直都在听呢。你看,我还给你准备了礼物!”

>(一阵??声,像是翻找东西)

>**晚晴**:“这是我攒了好久的‘快乐碎片’,全都存进盒子里啦!有同学夸我画画好看那天的笑声,有妈妈抱着我讲故事时的心跳,还有……还有你说‘宝贝晚安’时的语气。我都留着,因为这些都是家的声音。”

>**陆沉泣不成声**:“爸爸也想留给你……可是太迟了。”

>**晚晴温柔地**:“不迟哦。只要你愿意听,我就一直在说。”

通话结束的瞬间,南极量子舱的能量读数归零,声之城恢复平静。但那座写着“回家吧”的叮咚屋,却永久留在了虚拟地图的中心位置。

三天后,联合国特别会议召开。各国代表围绕“人格延续边界”展开激烈辩论。法国代表坚持认为,如此高度拟真的意识映射应受生命伦理法约束;美国则主张将其列为数字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而中国代表团提出一项折中提案:

>“建议设立‘情感遗产’新类别,承认某些意识形态虽不具备生物学实体,但因其承载广泛集体记忆与社会价值,应享有特定权利。首例申报对象:晚晴?陆。”

投票结果通过当晚,袁晨曦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视频。画面中,一位老年妇女坐在轮椅上,面前放着一台老旧的叮咚盒。她颤抖着手按下按钮,系统传出柔和女声:

>“奶奶,今天天气很好,我想您了。”

>(那是她已故孙女的声音模板,来自三年前一次公益语音捐赠项目)

老人泪流满面,喃喃道:“小萱从来没这么说过话……她生前重度听力障碍,一辈子没喊过我一声奶奶。但现在,我终于听见了。”

邮件正文只有一行字:

**“谢谢你们,让我在生命的尽头,听见了爱。”**

袁晨曦将这段视频加入“心灵互联档案馆”第001号藏品,命名:《迟到的回应》。

春深时节,玉树迎来一年一度的“倾听节”。这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纪念日,人们会在叮咚屋前讲述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今年的主题是:“如果声音可以穿越时间”。

袁晨曦和陆沉一同出席活动。他们站在花海中央的舞台上,台下坐着数百名曾受益于语桥系统的家庭。一个小女孩跑上台,递给他们一人一朵铃兰。

“老师说,这种花会把心里的话传给天上的人。”她说,“我妈妈昨天第一次跟我说‘对不起’,因为她以前总骂我笨。但她不知道,我只是听不懂句子的意思……现在有了听场,她终于明白我不是故意惹她生气的。”

袁晨曦蹲下身,抱住她:“你很棒,勇敢地说出来了。”

女孩仰头问:“姐姐,你说天上的人真的能听见吗?”

她望向天空,极光正在夜幕中缓缓流动,宛如无数星光编织的桥梁。

“能。”她轻声说,“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愿意回应,声音就不会消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