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陆 魏 好甜(第1页)
回去的路上,魏茜茜发现陆?好像不怎么说话了,说话也是应她两句。
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
魏茜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什么,便问:“你怎么了?我刚才是不是说错什么话了?”
她认真地思考着,想着自己肯定是说了不该说的话。
但陆?好像对陆枫和杨静雪的事情并没有多大在意,在此之前,不管魏茜茜做了什么,做得对还是错,陆?都不会像今天这般。
“还是我又给你夹错菜了?”她轻声问。
不应该啊,聿战说他喜欢苦瓜的,不。。。。。。
玉树的春天来得缓慢而坚定,像一场迟到却执着的约定。山间晨雾尚未散尽,袁晨曦已站在纪念馆外那条青石小径上。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不是赴约,也不是回绝,更像是身体先于意识做出了选择。长椅空着,陆沉没有来。
她坐了下来,外套还搭在臂弯里。风从山谷吹过,铃兰花轻轻摇曳,铜铃声细碎如雨。十年前,他们曾在这片花海中拍下唯一一张合影。那天阳光正好,晚晴坐在轮椅上,笑得眼睛弯成月牙,陆沉笨拙地蹲在一旁,手悬在半空,似乎想碰她的发梢又不敢。袁晨曦按下快门时说:“别动。”可其实她是对自己说的。
如今花还在开,人却都变了模样。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涛发来的消息:「‘归音’项目通过伦理审查,可以进入人体模拟阶段。但系统提示,若要激活完整意识映射,需输入一段双向情感共振样本??必须是你与晚晴之间最深的一次共情记忆。」
袁晨曦盯着屏幕良久,指尖缓缓滑动,调出那段被加密保存的脑波视频。画面中,心电图即将拉直前的最后三秒,晚晴的神经活动突然爆发式跃升,频率峰值恰好与她说“妈妈爱你”那一瞬完全同步。而全球两千三百一十四名用户在同一时刻产生相同脑波的数据流,在三维模型中交织成一片璀璨星网,宛如银河倾泻。
她闭上眼,回忆如潮水涌来。
那是晚晴生命的倒数第七天。病房里安静极了,只有呼吸机规律的起伏声。孩子瘦得几乎透明,手指却仍紧紧攥着她的衣角。那天袁晨曦没穿白大褂,也没带记录本,只是坐在床边,一遍遍哼唱那首她小时候最爱听的童谣。唱到第三遍时,晚晴忽然睁开眼,声音微弱却清晰:
“妈妈,你有没有发现……我越疼的时候,越想笑?”
袁晨曦愣住。
“因为我知道,你在旁边。”晚晴笑了,眼角沁出一滴泪,“只要你听见我哭,我就敢笑了。”
那一刻,她抱着女儿失声痛哭。不是科学家面对失败的崩溃,而是一个母亲终于放下所有理性盔甲,任悲伤决堤。她不再计算剩余寿命、不再分析疼痛指数,只是抱着她,一遍遍说:“我在,妈妈在。”
正是这个瞬间,构成了“语桥工程”的原始种子。
而现在,它将成为唤醒晚晴意识的最后一把钥匙。
袁晨曦深吸一口气,回复林涛:「准备接入量子舱,时间定在下周二凌晨四点十七分??晚晴心跳停止的确切时刻。」
发送完消息,她抬头望向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斜斜洒下,照在对面长椅上。不知何时,陆沉已悄然坐下。他穿着一件旧风衣,手里没有录音笔,也没有文件夹,只捧着一杯热茶,杯口氤氲着白气。
两人沉默了很久。
“你没去苏黎世的咖啡馆?”袁晨曦终于开口。
“去了三年。”陆沉低声说,“后来我发现,真正的空椅子不在那里,在我心里。我一直以为我能用研究治愈遗憾,可直到听见你说‘妈妈也想告诉你一件事’那段录音……我才明白,有些话,从来就不是为了被分析,而是为了被听见。”
他转过头看她,眼神不再锐利如刀,反而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柔软:“我读了‘归音’的数据报告。你知道最让我震撼的是什么吗?不是全球脑波共振,不是语言结构演化,而是晚晴在临终前选择了信任你??哪怕全世界都不懂她,她依然相信你会听见她。”
袁晨曦垂下眼帘,风吹起她的发丝,拂过脸颊,像谁轻轻抚摸。
“你后悔吗?”她问。
“每一天都在。”陆沉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后悔当初劝你终止‘听场’实验,后悔把情绪当作变量剔除,更后悔在她最需要父亲的时候,只给了她一个实验室编号。”他停顿片刻,喉结滚动,“如果重来一次,我宁愿做个不懂科学的父亲,也不要做个懂一切却听不见女儿心跳的心理学家。”
袁晨曦没有回应。但她将外套披上了肩,动作自然得仿佛他们从未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