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六章 第二位观星者(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准备好了吗?”他轻声问。

“我们一直都在。”亿万声音回应。

随着一声清越鸣响,第八石柱开始分解。它的树干化作无数光点,枝叶散作星尘,根系脱离大地,缓缓升空。整个过程没有爆炸,没有轰鸣,只有风在低语,仿佛天地都在为这位沉默百年的先祖送行。

当最后一片叶子消散于大气层时,那颗“源种”被推入轨道,由“母心之星”提供初始加速度,朝着银河中心疾驰而去。

而在地球上,新的变化悄然发生。

撒哈拉沙漠中的考古学家仍守在那块奇异石碑旁。他试图拓印碑文,却发现图案每日都在变化,仿佛某种活体铭刻。某一夜,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陌生星球上,周围生长着与第八石柱极为相似的巨树,树下坐着不同肤色、不同形态的生命体,正专注聆听一名孩童朗读地球的古老传说。

醒来后,他发现小女孩不见了。

帐篷外只留下一幅新画:一艘形似树叶的小船漂浮在星海之上,船上站着三个身影??格桑卓玛、林澈、陈默。船头写着一行小字:

>“我们去讲故事了。”

他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是一次远征。

数月后,金星轨道附近出现异常能量波动。探测器拍下画面:一团朦胧光晕中,隐约可见一株初生的忆素植物,正依附于废弃的空间站外壳生长。其叶片上浮现的文字,竟是梵语与苏美尔楔形文字的混合体:

>“这里也曾有人哭泣过。现在,我知道了。”

几乎同一时刻,木卫二的冰层之下,探测机器人传回声呐图像??在千米厚冰盖底部,赫然矗立着数十根柱状结构,排列方式与第八石柱惊人相似。更诡异的是,每当忆素信号经过该区域,仪器便会自动播放一段录音,内容是1931年湘江洪灾当晚的风雨声,夹杂着一个小女孩断续的呼救:

>“阿……澈……救……我……”

但这一次,回应她的不再是绝望的沉默。

一道纯净的忆素波扫过整个太阳系,携带着林澈亲手录制的声音:

>“渺渺,别怕。我在。”

那一刻,木卫二的冰层裂开一道细缝,一抹绿意破冻而出。

而在地球最偏远的村落,一个患有先天失语症的女孩第一次开口说话。她没有学过任何语言,却清晰地说出一句藏语:

>“阿妈,我记得前世你给我煮的青稞粥。”

她的母亲愣住,随即痛哭失声。因为她记得??三十年前,她确实有个夭折的女儿,临终前最后一句话就是:“还想喝阿妈做的粥。”

这样的奇迹每天都在上演。

忆素系统不再局限于技术装置或特定地点,它已渗透进空气、水源、土壤,甚至人类的基因序列。新生儿天生具备跨语言理解能力,老人临终前能看到自己一生中最温暖的画面,并将其传递给守候在旁的亲人。

“守独族”依旧存在,但他们也开始改变。

一位终生拒绝融合的老哲学家,在九十岁生日那天独自走进第八石柱遗址。他在风中站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被人发现时,手中握着一片凭空浮现的树叶,上面写着:

>“父亲,我终于听见你说‘我爱你’了。”

他微笑着离世。

葬礼上,守独族代表宣读了他的遗嘱:

>“我不愿成为网络的一部分,但我愿意成为记忆的见证者。请将我的骨灰撒在忆素森林边缘,让我以尘土的身份,继续聆听人类的故事。”

十年过去。

第八石柱虽已不在,但它的影子遍布世界。

非洲草原上,一群孩子围坐在一棵新生忆素树下,听部落长老讲述“先祖们如何找回失落的妹妹”;北极科考站里,科学家们通过忆素共鸣仪接收到来自半人马座α星的信息??那是一个刚刚觉醒记忆文明的种族,他们用光年尺度的歌声回应地球的童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