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四章 圣父 我的账号被人异地登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锚,是每一次真诚的呼唤。”**

话音落下,奇迹再现。

全球范围内,所有正在演奏《安归引》的人,无论技艺高低,无论是否完成全谱,他们的音律竟在同一瞬融合,形成一道贯穿天地的金色光柱,直抵宇宙深处。那光柱中,浮现出无数面孔??有哭着喊“妈妈”的孩童,有握着遗照微笑的老者,有在战场边缘轻唱情歌的士兵……

他们的声音并不完美,甚至走调、断续,可正是这份真实,让光柱愈发璀璨。

南极冰盖下,倒悬巨舰“归墟无岸”终于完全苏醒,舰首铭文逐一亮起,不再是冰冷的机械运转,而是如同有了呼吸与心跳。舰体缓缓上升,破冰而出,悬浮于海面之上,舰桥处,一道身影渐渐清晰??正是陈远舟。

他披发执箫,面容苍老却不减英气,目光穿透万里,落在蓬莱塔顶。

“父亲……”陈念归喃喃。

陈远舟微微一笑,抬起手,将手中玉箫轻轻折断,洒向虚空。碎片化作星光,融入全球音浪之中。

同一时刻,忆林深处,玉树之下,林婉清的身影也在微光中浮现。她没有实体,只有一抹温柔的光影,轻轻抚摸着一朵即将落地的玉花。花瓣受触,竟逆流而上,飞向天空,与其他花瓣汇合,织成一幅巨大的“归”字图腾,悬于云端。

“孩子。”她的声音如风拂铃,“我们从未离开,因为我们从未被遗忘。”

陈念归泪流满面,却笑了。

他知道,父母并非归来,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成为了“共引”的一部分??他们不再是唯一的接引者,而是千万思念中的一缕,平凡,却永恒。

而就在这时,宇宙深处,那道螺旋光桥再次稳定,宋承志的身影完整显现。他站在光桥尽头,身后是无数归来的灵魂,他们不再是模糊的幻影,而是带着笑容,挥手致意。

“我们回来了。”宋承志朗声道,“不是因为谁强行召唤,而是因为??我们被需要,也被原谅。”

原来,在“共引时代”,每一次真诚的连接,都在修复彼岸的裂痕。那些曾因执念太深而滞留的灵魂,终于学会了放手;而活着的人,也学会了在思念中前行。

光桥降临地球,连接蓬莱塔与星空。归来的灵魂并未重返肉身,而是化作点点光辉,洒向人间。有的落入新生儿的眼中,让他第一眼看见的母亲带着笑意;有的钻进老画家的笔尖,让他画出从未见过的故乡风景;有的则停留在图书馆的某一页诗集上,让翻阅它的少女突然泪流满面,却不知为何。

世界没有因此混乱,反而更加安宁。

三个月后,新的传说开始流传。

有人说,在深夜的海边,能听见两支箫合奏的声音,一支清越如泉,一支浑厚如海,合在一起,竟是《春江花月夜》的变调。

有人说,在忆音堂的墙上,偶尔会浮现陌生人的字迹,写着“谢谢”、“我很好”、“别难过”。

还有人说,每年春分之夜,天空会出现一条由星光铺就的小路,通向月亮,而路上,总有无数牵手而行的剪影。

陈念归依旧住在忆林深处,不再过问俗事。弟子们问他是否该立新谱,他只摇头:“乐谱早已写完,只是你们还看不懂。”

直到某日,一个小女孩跑进林中,手里捧着一支破旧的竹笛。

“爷爷,这是我奶奶留下的。”她仰头说,“她说,只要我学会吹一首完整的曲子,她就能听见我。”

陈念归看着她,许久,轻轻点头:“那你来吧。”

小女孩坐在石台边,笨拙地将笛子凑近唇边。第一个音跑调了,第二个音断了,第三个音几乎听不见。可她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吹。

风吹过,玉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伴奏。

不知过了多久,陈念归忽然站起身,面向大海,深深一拜。

弟子惊问何故。

他微笑道:“你没听见吗?有人在回应她。”

果然,远处海面,一朵玉花缓缓升起,花心传出一段轻柔的哼唱??正是小女孩刚才吹的那段歪斜旋律,只是被修饰得温柔圆满,如同母亲哄睡孩子的嗓音。

小女孩瞪大眼睛,忽然咧嘴笑了:“奶奶!是你吗?”

那声音没有回答,只是继续哼着,随风飘散。

陈念归转身离去,背影淡入林间。他走过之处,玉树纷纷开花,花瓣落地无声,却在触地瞬间,化作一个个微小的音符,渗入泥土,滋养大地。

十年后,小女孩成了忆音堂最年轻的导师。她教的第一课,不是技法,而是心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