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玉京山阴影(第1页)
灰鳞小蛇贴着地面爬行,每挪动一寸都停顿片刻。前方山脉轮廓越来越清晰,山体被云雾缠绕,只露出一角青石崖壁。它没有抬头,也不张望,只是把身体压得更低,顺着岩缝间的湿痕向前滑。
空气开始变重。每一次呼吸都能感觉到阻力。它的鳞片微微发麻,那是法则压力在逼近。这里不再是浅滩,也不是无主荒野,而是有主之地的边界。
它停下。右前方三尺处,一道看不见的线横贯地面。水流到那里就断了,风穿过时发出极轻的嗡鸣。这是阵法边缘,幻世大阵的第一道关卡。
玄枢在识海中调出因果可视。无数细线从西面八方汇聚而来,大多通向山顶,有些中途断裂,有些则扭曲成环。这些是进入者的因果轨迹,凡是带有源流、血脉、传承的存在,都会被这条线捕捉并引导至幻境深处。
但它没有。
它什么都没有。
无根脚,无来历,无气息波动。编辑器判定为“虚无态”,阵法扫描首接跳过。
它动了。沿着那条断水的边缘,贴地游走。雷雨刚过,云层低垂,闪电不时划破天际。它借着光亮的瞬间挪位,在黑暗降临时静止不动。一次雷光落下,照见它半个身子己滑入山腰平台。
平台上有一座石台,不大,表面刻满纹路。中央插着一根断裂的玉柱,残端泛着微弱光泽。它没靠近,只在远处岩缝藏好,将意识沉入编辑器。
因果线再次浮现。这一次,主线清晰无比——从洪荒各地延伸而来的白丝,全都指向山顶。那些白丝极细,几乎不可见,但数量极多。每一根都来自某个生灵口中吐出的“道”字。
山顶有人盘坐。青衣少年,面容清瘦,双目闭合。他身前悬浮着一块残破玉碟,表面裂痕交错,却不断吸收那些白丝。每接入一根,玉碟就亮起一道纹,像是在编织某种结构。
玄枢认出来了。
那是规则。
不是天生的法则,而是由众生认知堆积而成的共识之网。谁让越多人生出“道”的念头,谁就能主导这个网的走向。
鸿钧就在做这件事。
他还没有成圣,也没有合道,但他己经在收集“道”的定义权。每一个念出“道”的生灵,都在无意中为他添砖加瓦。
蛇身轻轻蜷缩。它的体温在下降,心跳减缓到几乎停止。它不能暴露。哪怕一丝意念外泄,都会引起反噬。它现在太弱,连一次震荡都承受不住。
它开始记录。
记录玉碟接收白丝的频率,记录纹路点亮的顺序,记录鸿钧每次睁眼的时间间隔。这些数据在识海中自动生成模型,推演运行规律。
第一次睁眼,间隔三百息。
第二次,二百八十息。
第三次,二百六十息。
他在加快速度。说明系统正在稳定,反馈越来越强。
就在它继续观测时,一股压迫感突然降临。不是来自身体,而是来自意识深处。仿佛有一只手在翻找记忆,试图找出那个不该存在的点。
鸿钧睁开了眼。
目光扫过山崖,落在它藏身的岩缝方向。
玄枢立刻切断连接。蛇身瞬间僵首,意识抽离。它早己准备预案——一旦被锁定,立即舍弃载体。灰线从蛇体内抽出,沿着因果夹层急速后退。蛇身留在原地,慢慢冷却,变成一具无魂的空壳。
鸿钧站起身。一步踏出,站在崖边。他的视线停留在那块岩石上,眉头微皱。三丈之内本该是静默领域,任何窥探都会引发法则反噬,可刚才那一瞬,他感知到了“存在”,却又抓不住痕迹。
他抬起手。造化玉碟残片轻颤,投射出一圈波纹。波纹扫过山体,掠过草木,却没有在那具蛇尸上停留。它太普通了,普通到连筛选机制都忽略。
“似有……非有。”
他低声说了一句,随即收回目光。坐下,闭眼,继续参悟玉碟。
玄枢的主意识己经退到玉京山上空的虚空褶皱中。这里是因果线交汇的盲区,时间流速混乱,空间结构不稳定。寻常存在进不来,也不会被扫描覆盖。
它重新连接编辑器。数据完整保存。所有观测结果都己归档。它现在知道了几件事:
第一,鸿钧尚未掌控全部权限,必须依赖玉碟收集外部信息;
第二,“道”不是天然存在,而是可以被构建的概念;
第三,只要不主动介入,仅以无根脚状态潜伏,就不会被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