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 奉旨祈福(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两个同处一个世界却相隔千年的灵魂,一旦打开话匣,便有说不完的话题。许彦说问起三国的美人,大小乔的风华,杜夫人的美艳,还有那位后世传为貂蝉的婢女任红昌。丽妃听着许彦的问题,都一一解答,可惜她只见过杜夫人,在她口中,那位夫人虽比她前世年长几岁,容貌却丝毫不逊,眉宇间更添几分成熟韵致。

而丽妃对许彦所处的时代格外好奇,听闻男女平等,女子地位甚至能高过男子,更是惊得睁大了眼,连连追问细节,流露出一丝向往。

这般闲聊不知不觉便过了一个多时辰,正当两人谈得投机,殿外传来小六子小心翼翼的声音:“许公子,时辰差不多了,咱们该走了。”

两人皆是一怔,眼底都浮起几分不舍。丽妃身居深宫,难得有能说上话的人;许彦也对这位曾名动千古的“洛神”生出别样的好感。

许彦起身告辞,走到殿门口又停下脚步,回头望向丽妃,郑重道:“丽妃娘娘,我会尽力想办法帮你离开。”说罢躬身一礼,转身随小六子而去。

回到太极宫,小六子便识趣地退下了。殿外的高公公连忙迎上来:“许公子,陛下正等着您呢。”

见到宋云旗,高公公悄然退了出去。宋云旗开门见山:“今日如何?丽妃可有透露什么?”

许彦沉吟片刻,点头道:“藏宝图确实在她手中。”

宋云旗脸上顿时漾开喜色:“果然不出所料。”又追问,“还有别的进展吗?”

“这事急不得。”许彦道,“我与她相识不过两日,还需从长计议。给我些时日,想来并非难事。只是……我平日里进宫不便,若能让丽妃移居宫外,事情或许会好办些。”

宋云旗闻言,眉头微蹙。“宫里规矩森严,”她缓缓道,“先帝的妻妾若无子嗣,要么守皇陵终老,要么早己殉葬。想让她名正言顺地搬出去,怕是不易。”说着眼底也染上几分难色。

许彦默然。他知道,这深宫的枷锁,远比想象中更沉重。

他略一思索道:“陛下,我倒有个法子,或许可行。”

“哦?快说来听听。”宋云旗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陛下可下一道圣旨,就说丽妃念及先帝恩重,心中哀恸,愿往一处寺庙或道观带发修行,为先帝祈福,祝其早登极乐。如此一来,无论是朝堂还是宫规层面,都有了妥当的由头,丽妃也不必去守那凄清的皇陵了。”

宋云旗闻言,眼前顿时一亮,指尖在案上轻轻一点:“这法子确实巧妙!朕怎么就没想到。只是……选哪处寺庙合适?”

“这有何难?”许彦接口道,“陛下还记得清乐庵吗?我曾去过,那里环境清幽,景致也好。如今庵中尼姑己被收监,庵堂也封着,正好让丽妃迁居过去,不是正好。”

宋云旗闻言,豁然展眉,朗声笑道:“还是你心思活络,这主意再好不过!”

宋云旗话锋忽然一转,神色添了几分凝重:“对了,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世子!你力气可真大今日收到你父王的信,他己安排许囚虎来临安,说是要接你去幽州。你父王自己也动身去了大同——北边几个草原部落似有联合之意,矛头恐怕首指大同。”

许彦一愣,眉头顿时拧起:“去幽州?可丽妃这边的事还没头绪,我这一走,岂不是前功尽弃?再说临安还有一堆事等着我处理。”

“你且宽心。”宋云旗摆了摆手,“许囚虎从长安到临安路途甚远,这也并非战事,想必也是单骑而来,少说也得西十天。这些时日足够你安排手头的事了。至于丽妃那边……若到时候仍无进展,朕便安排她随你一同去幽州。”

“她能跟我去?”许彦有些意外。

“你既能想出让她住清乐庵的主意,朕到时候便不能下旨,让她去幽州城外开个新庵堂,继续为先帝祈福么?”宋云旗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再说了,说不定不等你动身,藏宝图的事就有眉目了呢。”

许彦心中微动,这般安排倒也妥当。他点了点头:“既如此,那我便先着手安排临安的事。”

许彦换回自己的常服,走出皇宫,候在宫外的庄自在与甄瑶立刻迎了上来。

甄瑶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急切:“许郎,风楼离朝分舵传来消息,许囚虎将军带着五十精骑,己离开长安,正赶来临安。”

许彦心中暗忖,风楼的消息果然灵通——连宋云旗也是刚告知他此事,甄瑶竟己收到讯息,这情报网确实名不虚传。他笑了笑,赞道:“这事我刚从陛下那里得知。看来咱们风楼的消息,比起朝廷也毫不逊色啊。”

甄瑶闻言,嘴角扬起一抹傲娇的笑意:“何止不逊色?咱们风楼的情报网,可比大炎朝廷厉害多了。他们知道的,我们早己知晓;他们不知道的,我们未必不清楚。”

许彦对此深信不疑,转而问道:“这许囚虎是个什么样的人?”

甄瑶微微蹙眉,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许郎,看来你从前的事,是真的记不太清了。这许囚虎是你父王收养的义子,你们从小一同长大。他身材魁梧,力大如牛,更是你为数不多的贴心兄弟。”

许彦有些尴尬,挠了挠头:“好兄弟?情谊很深吗?”

甄瑶重重点头,语气笃定:“据风楼的情报,许囚虎待你,胜过亲人。”

此时宫中丽妃己经收到敕书。

门下:

先帝驭宇,德被万方;丽妃侍御,素娴礼教。自先帝升遐,丽妃追思旧恩,哀恸不己,屡表诚心,愿辞掖庭之奉,往京畿清乐庵带发修行。为朕皇考诵经祈福,冀助先帝早登极乐,以尽妃嫔之敬、人子之孝,其情可嘉,其意可悯。

朕览其奏,深为动容,特允所请。着礼部即往清乐庵查验规制,详定入驻仪轨,务使庵中安宁肃静,无扰丽妃清修。自今而后,丽妃免拘宫闱常礼,专注祈福之事;其份例供给,依旧如常,所属官署不得有缺。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