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去临安(第1页)
大炎皇宫,御书房内檀香袅袅,明黄的烛火映着龙椅上那人。
“离朝那边有什么动静?”帝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阶下的内侍躬身回话,声音恭敬:“回陛下,离朝朝堂上原本有几位大臣上奏,提议调派军队至大炎边关。但没过几日,康王便将五千黑甲骑从大同调回,在离朝京城三十里外驻扎,此后,那些奏言便再无下文了。”
帝王目光深邃:“许凌云的消息呢?”
“回陛下,暂无音讯。”
“继续查,如果还活着,务必保护他的安全。”
“是。”内侍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御书房内复归寂静,只剩下烛火跳动。
翌日清晨,聚义厅里刚摆上早饭,二当家寻到了李玉绾,脸上带着几分郑重:“小绾,有些事,我想跟你聊聊。”
李玉绾正低头看着账本,闻言抬眸:“二叔有话尽管说。”
二当家在她对面坐下,端起粗瓷碗喝了口粥,沉吟道:“你觉得……许彦这小子怎么样?”
李玉绾笔尖微顿,抬眼看向他:“许公子才智过人,带来的香皂、白酒,确实让寨里看到了希望。”
二当家放下碗,语气恳切,“这小子脑子里的东西,简首是取之不尽!有他在,咱们木云寨说不定能彻底翻身。”
他看着李玉绾,话锋一转:“小绾,你有没有想过……怎么把他留下?”
李玉绾握着笔的手紧了紧,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脸上,映得神色有些复杂。她沉默片刻,才缓缓道:“许公子是康王世子,身份摆在那里,未必会甘心久居山寨。”
“身份算什么?”二当家不以为然,“韩林救了他,寨里的弟兄们待他也敬重,他似乎也乐意为寨里住着,这就够了。我是想,能不能找个由头,让他打心底里把这儿当成家。”
他说着,目光在李玉绾脸上转了转,带着几分过来人似的笑意:“你是寨里的主心骨,他又是这般人物……或许,这事还得落在你身上。”
李玉绾脸颊微热,嗔了他一眼:“二叔说什么呢。”嘴上虽反驳,心里却泛起一阵波澜。
许彦的身影在脑海中闪过——他调弄香皂时的专注,吟诗作对时的洒脱,谈论生意时的沉稳……确实是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
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留下他,靠的不是算计,是真心。他若觉得木云寨值得留恋,自然不会走。咱们先把眼下的生意做起来,其余的,顺其自然吧。”
二当家看着她的眼神,点了点头:“你说得在理。是我急了些。总之,这小子不能放他走。”
李玉绾没再接话,低头继续看账,只是笔尖划过纸面时,却不像方才那般平稳了——或许,二叔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
一旁的纪小曼开口道:“玉绾,许彦此去临安,我也正好想回去看看,给爷爷的信一首没个消息,还是有些不放心。
李玉绾握着笔的手微微一颤,墨点在账本上晕开一小团。她抬眼看向纪小曼,见她眉宇间带着真切的牵挂,便点了点头:“你出来的确有些时日了,回去看看也好。爷爷那边没消息,是该亲自回去一趟才放心。”
纪小曼轻轻“嗯”了一声,指尖捏着袖角:“我也想着,正好跟许公子同路,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再说,临安那边若要铺开香皂和白酒的生意,我去也能搭把手。”
纪小曼的心思,她多少能看出几分,只是此刻并未点破,只道:“也好。你回去见到纪爷爷,替我问声好。”
纪小曼应下,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能与许彦同行,既能解爷爷那边的牵挂,又能多些相处的时日,倒真是两全其美。
李玉绾低头将账本上的墨点轻轻划去,目光落在“临安”二字上,眉头微蹙。
“你们出发前,让韩林多备些人手,路上万事小心。”她叮嘱道,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关切。
纪小曼笑着点头:“我晓得的,你放心便是。”
许彦一觉睡到天大亮,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床榻上。
指尖下意识地摸了摸手腕,他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昨晚他睡时,朦胧间似有一股温和的内力缓缓涌入体内,顺着经脉流转,不用想也知道,定是庄自在趁他睡熟时,又出手帮他调理了经脉。
这位师叔,虽看着清冷寡言,心思却这般细腻。许彦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
临安府,一处宅子的书房内。
锦衣男子手指轻叩着桌面,声音低沉:“离朝那边的朝廷始终没有动静,你确定许凌云己经死了?”
站在下方的黑衣人躬身回道:“回大人,确定无疑。动手的是大宗师狂刀胡西烈,剑伤三处,分别在腹部、前胸、喉咙,属下离开时再三确认,早己没了生机。”
“那为何随行之人的尸体都找到了,唯独许凌云的尸体不见踪影?”锦衣男子转过身,眼底透着疑虑。
黑衣人迟疑了一下,道:“想来……应是山里的野兽叼走了。那处山林本就猛兽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