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纪小曼落水(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甄瑶浅绿的眼眸望向许彦,语气带着几分恳切与期待:“许公子如今在临安己是声名鹊起,昨夜那首《赠清棠》传遍街巷,今日我这画舫里都常有人念叨。若是公子今日肯为这澜舟宴留诗一首,小女子定当好好珍藏,感念不尽。”

她话音刚落,宋宇便在一旁撺掇:“凌云,这可是好事!澜舟宴名气这么大,你的诗留在这儿,往后乘船游湖的人都能瞧见,多有面子!”

佳宁郡主也颔首道:“甄姐姐的澜舟宴配得上好诗,凌云你不妨一试。”

许彦望着窗外的湖光月色,又看了看画舫内精致的雕梁与满堂的雅致,沉吟片刻,笑道:“甄姑娘盛情,却之不恭。只是不知该以何为题?”

甄瑶眼中笑意更深:“以写这西湖画舫如何?”

许彦点头应下,侍女早己机灵地奉上笔墨纸砚。他提笔略一思索,笔尖落纸,墨痕流转间,字迹己跃然纸上: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甄瑶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许彦顿了顿,继续提笔书写:

亭亭画舸系春潭,

首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正好一诗一词,赠予姑娘。”许彦落笔即收,语气淡然。

不过短短几息,诗与词皆成,意境各有千秋。宋宇张大了嘴,半晌才道:“凌云……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速度,比我抄书还快!”

佳宁郡主眼中也满是惊讶,轻声道:“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般才思敏捷,怕是状元郎都要逊上三分。”

甄瑶捧着诗纸,指尖微微颤抖,浅绿的眼眸中是掩不住的惊叹:“许公子真是……大才!古有七步成诗,公子这几息间连赋诗词,若不是小女子亲眼所见,万万不敢相信。”她将纸上墨迹缓缓吹干,捧在手里,似是捧着稀世珍宝,“这诗与词,小女子定当刻在舫中木壁上,让澜舟宴与公子才情一同流传。”

许彦笑了笑,将笔搁回笔架:“不过是触景生意,谈不上什么大才。甄姑娘喜欢便好。”

窗外,中厅的诗会恰好到了高潮,一位才子吟出佳句,引得满堂喝彩。

雅间内的惊叹与窗外的喧闹交织在一起,倒让这西湖夜色更添了几分意趣。

甄瑶浅笑着打趣:“公子有这般诗才,若去中厅诗会露一手,说不定霍府尹一高兴,真就把千金许配给你,那可是抱得美人归了。”

许彦闻言,不由得尴尬一笑,摆了摆手:“说笑了。我本就不是炎朝人,真要是得了府尹千金做娘子,怕是要让霍大人头疼如何向朝廷交代了,哈哈哈!”

众人说笑间,一侍女走进雅间轻声道:“哪位是许凌云,许公子?”许彦抬眼看向那位侍女,“怎么了?”

“许公子,董大儒,想请你去大厅一叙!”

许彦略有惊讶,这董大儒听宋宇说起,是前翰林院大学士,更是炎朝大儒之首,如果不去,怕是薄了对方面子。

“好的,我这就过去!”

许彦跟着侍女走出雅间,庄自在紧随其后。穿过热闹的中厅,只见董书庭与秦颐并肩而立,身旁还站着一位身着官袍、面容方正的中年男子,想必便是临安府尹霍大人。

“晚辈许凌云,见过诸位大人。”许彦上前躬身行礼,姿态从容。

董书庭抬手示意他入座,目光温和却带着审视:“许公子不必多礼。昨日那首《赠清棠》,老夫己听人念叨了无数遍,这般佳作真是多年未见了。”

霍府尹在一旁抚掌笑道:“董老可是轻易不夸人的,许公子能得他这般赞誉,可见才情卓绝。我等正好诗会刚散,便想着请公子过来,想再一饱耳福。”

许彦谦逊一笑:“大人谬赞,不过是些随性之作。”

“随性之作尚且如此,可见功底深厚。”董书庭目光灼灼,“今日西湖月色正好,佳酿在旁,公子何不再吟两首?就当是为这良夜助兴。”

许彦略一颔首:“既蒙诸位大人不弃,晚辈便献丑了。”

董书庭笑道:“许公子也莫要谦虚,便以‘深情’为题如何?”

许彦抬眸望向窗外沉沉夜色,似有追忆,缓缓开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一字一句,如泣如诉,将生死相隔的刻骨思念描摹得淋漓尽致。厅内瞬间鸦雀无声,连呼吸都似被这深情凝滞。

秦颐闭目轻吟,手指无意识地叩着桌面;霍府尹眉头微蹙,眼中竟泛起一丝湿意。半晌,才有人慌慌张张地喊道:“快拿纸笔来!这般好诗,速速记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