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穆清棠(第2页)
说话间,那琴音己近尾声,最后几个音符落下,余韵悠长。众人正欲喝彩,却见那丫鬟捧着一张纸,快步走到穆清棠身边,低声说了几句。
穆清棠展开纸,先是微怔,随即唇边漾开一抹浅淡的笑意,轻声赞道:“好诗。”
她抬眸西顾,目光穿过熙攘人群,不经意间落在许彦这一桌,随即缓缓起身,提着素白裙摆朝这边走来。
裙裾在走动间轻轻摇曳,宛如一朵月下悄然绽放的玉兰,清雅得让周遭喧嚣都淡了几分。
许彦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既紧张又期待。李玉绾与纪小曼交换了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了然,当下屏息凝神,静看着事态发展。
穆清棠在桌前站定,目光轻轻落在许彦身上,浅浅一礼,声音清润如泉,带着几分探询:“这位公子,这首诗小女子很是欢喜。方才诗后那几句,可是公子所写?”
许彦连忙起身,强压着心头翻涌的波澜,拱手回礼:“正是在下拙笔。方才听闻姑娘弹奏的曲子,与在下偶然得来的一段小调颇为相似,故而斗胆相问,望姑娘勿怪唐突。”
穆清棠眼波流转,唇边笑意更深了些,轻声道:“原来如此。此曲我今日来时路上偶然听得,想来那唱曲人,便是公子吧?”
“不过是路上随意哼唱的调子,算不得什么正经词曲。”许彦笑着摆手,心里那点关于“同类”的期待悄然淡去,终究是自己想多了。
穆清棠却不肯作罢,眼含恳切:“公子这曲子意趣非凡,尤其是那句‘沧海笑’,听得人心里敞亮。还望公子能将全词补齐,也好让小女子记下来,日后弹奏时也可演唱。”
许彦见她诚意满满,也不再推辞,拿起笔蘸了墨,在纸上从容写下。笔尖划过纸张,沙沙作响,“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一行行字迹渐渐铺展,洒脱疏朗,恰如曲调中的江湖意气。
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终究不是同道。本以为这异世孤旅能遇着个懂自己的人,看来还是奢望了。
待最后一笔落下,许彦将笔搁在砚台上,推到穆清棠面前:“献丑了,姑娘若不嫌弃,便拿去罢。”
穆清棠连忙接过,逐字逐句看着,眼中渐渐亮起光来,轻声念道:“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念罢,她抬眸看向许彦,深深一礼:“多谢公子成全,此词与曲调浑然天成,清棠受益匪浅。”
许彦摆摆手,心里那点失落己淡去不少。罢了,能有人懂这曲子的好,也算不错。他看着穆清棠小心翼翼将词稿收好,忽然觉得,这异世的相遇,哪怕不是同类,也自有它的滋味。
穆清棠忽然抬眸,目光里带着几分探究,轻声问道:“还请问公子,那首倾城倾国,是否为小女子所作?还是另为他人?”
这话一出,许彦心头就是一懵。他哪曾想过会被问起这个——那本就是他信手拈来的前人诗句,此刻被这般郑重询问,倒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略一犹豫,他心想,左右这时代也无人知晓原作者,便顺水推舟吧。于是定了定神,朗声道:“正是在下为姑娘所作。”
穆清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喜,随即敛衽一礼,语气愈发温婉:“多谢公子夸赞。”说罢,从腕间解下一块莹润的白玉佩,玉上雕着一个棠字,触手温凉。
她将玉佩递到许彦面前,轻声道:“这玉佩权当谢礼。若公子日后去到临安,还望去群芳阁一叙,清棠定当扫榻以待。”
许彦接过玉佩,入手温润,玉质上乘。他看着穆清棠眼中真诚的笑意,心中那点因“抄袭”而生的不安渐渐淡去,拱手道:“姑娘盛情,在下记下了。若到临安,定会登门拜访。”
穆清棠浅浅一笑,不再多言,转身带着丫鬟从容离去。那抹素白的身影消失在大堂尽头,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淡淡的玉兰香。
李玉绾凑过来,看着许彦手中的玉佩,打趣道:“行啊你,不仅得知音,还赚了块好玉,连临安的门路都有了。”
许彦捏着玉佩,笑了笑没说话。
纪小曼端着茶杯,指尖轻轻着杯沿,目光落在许彦身上,带着几分探究。
“许公子竟有这般诗才。”她轻声道,语气里带着真心的赞叹。
许彦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挠了挠头:“不过是些闲时胡诌的句子,让纪大夫见笑了。”
一旁的庸伯始终没插话,只是笑眯眯地捻起一块酱肉,细细品着,又抿一口老酒,喉头滚动,发出满足的喟叹。
他看许彦的眼神,像是看着自家小辈般亲切,那笑容里藏着几分了然——年轻人的热闹,他这把年纪,看着就好。
李玉绾见状,笑着打圆场:“好了好了,光顾着说诗了,菜都要凉了。许公子,这可是你请客,可得多吃点。”
许彦顺势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岔开了话题。大堂里的喧嚣渐渐恢复,琴声余韵己散,唯有桌上的酒菜香气,和几人间淡淡的笑意,在这烟火气里悄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