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各方势力的惊恐(第3页)
他还能怎么办?
硬闯吗?
他还没那个资格。
“好,那我等。”
侯亮平点点头,转身走向不远处的休息区。
那是一排沙发,正对著会议室的门,一个专为等待者设置的观礼席。
他坐了下来,身体陷进柔软的沙发里,但神经却紧绷著。
他不喜欢等待,更不喜欢这种被排斥在核心圈之外的感觉。
他,侯亮平,反贪局的明星局长,此刻却像个等待领导接见的下级,连门都进不去。……
省委常委会议室里,烟雾繚绕。
厚重的红木椭圆会议桌旁,坐著汉东省最有权势的几个人。
空气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只有偶尔响起的打火机声和翻动文件的沙沙声,打破这压抑的寂静。
省长刘开疆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
他的面前放著一份刚刚列印出来的文件,標题是《关於迎接沙瑞金书记到任的工作匯报(草案)》。
“都说说吧,这个草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刘开疆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慢条斯理地放下了手里的紫砂壶,壶盖与壶身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他没有看文件,而是看著刘开疆,神情一如既往地沉稳:“开疆省长,我觉得,稿子是次要的。关键在於,我们用什么样的態度,来匯报工作。”
他顿了顿,环视一周,目光在每个人脸上都停留了一秒:“这位沙书记,来头不小啊。革命烈士之后,基层干起,三十年宦海浮沉,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我们汉东这几年,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水面下的礁石,我们自己心里都清楚。想用几篇团锦簇的文章矇混过关,恐怕是自欺欺人。”
高育良的话,让会议室里的气氛更加凝固了。
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冷哼了一声,他最烦这种云山雾罩的调调。
他把手里的保温杯重重往桌上一放,发出“砰”的一声。
“高书记,说那么多虚的干什么?我们汉东的gdp增速连续三年全国前列,京州的光明区项目更是標杆工程。这是实打实的政绩!”
“他沙瑞金是来干工作的,不是来当钦差大臣搞文字狱的。把事实摆出来,把数据亮出来,让他看!”
“他要是真有水平,自然看得懂。他要是看不懂,或者装作看不懂,那就是来找茬的,我们再怎么准备也没用!”
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立刻接话,他微微欠著身子,脸上带著恰到好处的恭敬,目光却始终追隨著自己的老师高育良:“达康书记说的有道理,政绩是我们最大的底气。不过,高书记的顾虑也很重要。新领导上任,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我们既要展现成绩,也要表现出谦虚谨慎的態度。尤其是在一些歷史遗留问题上,比如大风厂的股权纠纷,还有一些信访积案,匯报的时候,措辞一定要精准,要体现出我们省委省政府一直在积极处理,只是过程比较复杂。”
祁同伟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捧了李达康,又紧跟了高育良的思路,將一个八面玲瓏的官员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检察院检察长季昌明一直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喝著茶。
他这个位置,最讲究的就是“稳”。
此刻,他推了推老镜,慢悠悠地开口:“同伟同志说得对,措辞很重要。我们的工作报告,每一句都必须经得起推敲。尤其是涉及到案件的部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不能有任何主观臆断和模糊不清的表述。沙书记是政法战线出来的,眼睛毒得很,我们检察院的报告,我亲自盯,保证不出任何紕漏。”
季昌明的话,在给激烈的討论降温,把话题拉回到了具体的工作层面。
刘开疆点了点头,季昌明的话让他稍微安心了一些。
他最担心的,就是他力推的“光明峰项目”,这个项目牵扯甚广,背后的利益盘根错节,要是被沙瑞金盯上,后果不堪设想。
“嗯,老季说的对,大家都要把好自己的关。”
刘开疆揉了揉太阳穴,又问向祁同伟,“同伟,省委办公厅那边有消息吗?沙书记现在到哪了?按计划,是不是快到京州界了?”
这是他今天第三次问这个问题了。
祁同伟立刻挺直了腰板,回答道:“报告省长,我五分钟前刚跟省厅指挥中心確认过。负责引路的车辆在高速入口一直等著,但还没有接到沙书记的车队。可能……路上有点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