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张睿(第2页)
“好了好了,小爷我当然知道。本少爷这么聪明还用你提醒?”
他回过头眼巴巴地看着,不由得又夸道:
“这地方条件应该还行。”
此时此刻矗立在他面前的就是弘治十六年,皇帝朱佑樘在京城西边所建的,大明朝最顶尖的军事学院威武堂。
本来,父亲将他逼来,以为自己是来受苦的。没想到弘治皇帝抠抠索索了一辈子,这一次突然就大方了。
威武堂建于顺天府西北的香山上,弘治十四年开工,弘治十六年建成。学院占地千亩耗银百万。饲战马二百余匹。模拟草地、山地、河流等多种地形,配教官杂役侍女二百三十人。
学院东厢为学友居,进驻学员四十五人。五进庭院,每院可容十人。
院内花圃乔木繁盛,且饲有仙鹤、麋鹿以增灵气。
正殿建逐虎殿,设教室三间,藏书十万卷。殿内名家字画无数,挂满厅堂。
西厢建神机库,除刀枪剑戟盔甲之外,还陈列了各国火器大炮,造火器靶场十五亩,备弹药三千发。
弘治皇帝之所以花重金兴建此地,是因为国家自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以来,几十年来未有战事。
为了不复北宋澶渊之盟百年无战的羸弱,朱佑樘认为培养大明未来的军官,是国防事业的重中之重。
而这所军事学院的第一期学员,便是从显赫的世家子弟中,选定了四十五人来培养。
他们个个都被孝宗皇帝寄予厚望,身为英国公府二公子的张睿便是其中的一位。
张睿前脚才下车,后脚就被人搭话了:
“阁下便是英国公家的二公子张睿吧?”
说话人单骑而来,白马上的小生人高马大,一身华服之下星履快剑,甚是青春逼人英气十足。
张睿见状回过身来拱手一笑,有礼道:
“正是鄙人,请问阁下是?”
来人这时刚要开口,却碰巧瞥见了马车里衣衫不整的侍女,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鄙视。
不过他仍是“刷”地一跃下马,彬彬有礼道:
“在下,魏国公府徐鹏。早就听闻张公子风采卓绝,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原来是徐公子,久仰久仰。”张睿听得对方来自和自己家同等显赫的魏国公家,便是笑嘻嘻的回礼。
两人打了一照面,都客气得很,魏国公家是大明的众爵之首,英国公家同样数一数二的地位尊贵。
他们两家的孩子,即便是在这种金字塔塔尖的贵族学校,也还得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二人既然家中的爵位在这群孩子当中最高,恐怕未来在学校里也只有彼此能和自己平视。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天然就会亲近些。
不过人各有志,虽然起跑线一样,比起刚刚还在车里面摸小侍女大腿的张睿。文武兼精、才气纵横,年少就得了名的徐鹏,显然是已经跑在前面了。
但这两个公爵之子,刚开学第一天,刚刚走进校门就碰上了。也不失为一种缘分。
徐鹏借机套近乎的笑谈道:“张兄,往后望多多指教,这威武堂的头名非你我二人莫属。”
张睿谈笑间淡然地回道:“徐兄有此志向自取之,在下对读书实无兴趣。”他从小在英国公府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可是受不了学习苦。
虽然老爹总叫他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皇上,可他觉得自己家爵位都顶天了,还学个屁。
张睿这么想也正常,毕竟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不成器的贵胄子弟,都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张睿比他们又多找了一层理由,那便是若是学得太好了,搞得将来文韬武略比肩岳飞、韩信,再碰巧立了些战功,那碰到个小心眼的皇帝,那不是分分钟掉脑袋?
徐鹏闻言瞪大了眼睛奇道:“张兄不想要这头名之位?皇上不是说,威武堂头名与状元无异,可入阁吗?早听闻张公子自小聪慧非凡,读书过目不忘,举一反三。有此等的才华而不用岂不浪费?”
两人按说从小受到的是同样的贵族教育,但三观差异也是巨大。
徐鹏自小便受家学影响,立志为江山社稷、天下兴亡奋斗终生。如今有了威武堂这条快车道,使他不用和天下才子相争,仅赢过四十四个同学便能位极人臣,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啊。
想不通张睿为什么连这种好事都视而不见?他英国公家和徐家一样,都是代代英才辈出的名门望族,难道不是该和他徐鹏的想法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