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刻舟求剑是不行的(第3页)
与此同时,他们通过“冬眠协议”线索,逐步解锁更多隐藏档案。发现当年实验并未完全失败,反而在最后阶段捕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量波形??它不依赖极端痛苦,而是源于“接纳后的平静”。
这一发现震动团队。
“这意味着,”洪娟在内部会议上激动地说,“我们不必再把人推向深渊才能获取力量。真正的转化,发生在走出阴影之后!”
李慕白罕见地鼓掌。
两个月后,第七实验场遗址迎来第一批访客。一支由工程师、心理学者和志愿者组成的先遣队进驻营地。他们在废墟中升起帐篷,架设设备,重新连接断电十年的主控线路。
第三个月的第一天,系统重启成功。
中央晶体缓缓亮起,不再是刺目的红,而是柔和的金白色。监测屏显示,能量输出平稳,且持续上升。
当晚,李慕白召集全体成员举行仪式。
没有演讲,没有颁奖,只有五个人围坐在篝火旁,轮流讲述自己为何走上这条路。
洪娟说:“我曾经以为知识属于精英。后来我才明白,知识属于每一个愿意为之付出真心的人。”
林晓说:“我在边境学会一件事: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谁赋予的,而是你自己走出来的。”
章斌志说:“我做过很多错事,帮权贵掩盖真相,替资本粉饰太平。但现在,我想试试做一回清白的人。”
两位老教授也分享了各自的遗憾与觉醒。
最后轮到李慕白。他望着跳跃的火焰,声音平静:“十年前,我以为是我放弃了世界。后来才懂,其实是我不敢再相信世界还能变好。谢谢你们,让我重新看见了光。”
那一夜,北境荒原的星空格外明亮。
数日后,“坦坦荡荡计划”正式对外发布。全文公开所有前期研究成果、实验设计及伦理准则。平台上线二十四小时内,访问量突破千万,评论区涌现无数真实故事:失独母亲讲述如何将悲痛化为公益动力;残障青年分享用思维驱动义肢的心路历程;甚至连一名前军事指挥官也留言承认:“我们错了,战争从未产生真正的力量,只制造了更多伤口。”
舆论风暴席卷而来,质疑与支持并存。有人称他们是理想主义者,注定失败;也有人视其为新时代启蒙的火种。
但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实验室内的节奏始终如一。
某日黄昏,洪娟独自站在观测塔顶,眺望远方地平线。林晓走上来,递给她一杯热茶。
“后悔吗?”他问。
“后悔什么?”
“放弃安稳生活,卷入这场风波。”
她摇摇头,抿了一口茶:“你知道吗?我现在每天醒来,都觉得脑子特别清楚。不是因为睡得好,而是因为我做的事,终于和我的心对上了。”
林晓笑了:“像个哲学家。”
“不,”她轻声说,“像个真正活着的人。”
风掠过高原,吹动旗杆上的白色旗帜。上面绣着一行字,朴素却有力:
**坦坦荡荡真君子,踽踽独行亦光明。**
而在千里之外的静思堂旧址,一块新碑悄然立起。碑文仅八字:
>**信其所行,行其所信。**
雨季将至,春芽已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