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地头蛇的见面礼(第1页)
第100章地头蛇的见面礼
沿著底格里斯河往南,人烟越发多了起来,尤其是在底格里斯河东岸,规整的建筑比比皆是,瓦西里看到了好几座大礼拜堂与聂斯托利派教堂,簇拥其周围的民居自然更不在少数。
他注意到,东岸处处是大兴土木的景象,飞扬的尘土笼罩著无数忙碌的工地一一这座城市显然正迅速从战爭中復甦,否则绝无可能呈现如此生机。
隨著他们南下,成片的居民区也出现在人们眼前,街面上人流也多了起来,与北方圆城的萧条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南下这一路上,瓦西里看到许多当地人也背著行囊往南方而去,他吸取了最开始的教训,让伊什前去询问当地人,得知他们都是前往东岸寻找工作的。
不过唯一不变的,只有当地人的警惕,瓦西里看到许多社区四周都挖掘了壕沟,房屋连起来也组成了一面面对外的墙壁。
接著,如今巴格达的中心到了。
瓦西里看看底格里斯河东岸的城市,之所以叫做城市,是因为那里有看城墙保护。
很明显,在圆城被毁灭之后,底格里斯东岸成为了如今巴格达的政治经济中心。
队伍向著底格里斯河上的大桥而去,当他们靠近大桥,眾人发现一支队伍已经在浮桥处等待,看到他们,瓦西里立即意识到这群人的身份。
这正是巴格达现在的统治者们呢,他们前来迎接万家奴这个“钦差”。
瓦西里本来以为他应该更早见到这群人,不管怎么说,万家奴都是大不里士直接派出的新总督,结果这群傢伙却如此怠慢。
这让瓦西里不由得想,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政治意味,是不是当地官僚在对新总督在散发什么信號。
伊儿汗国在其治下地区行使著一种双轨体制,即当地行政系统得以保留,作为一套体系存在,但蒙古人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再附加一层蒙古的体制,两者並行进行统治,万家奴所要担任的总督就是这套蒙古体制的首领。
而在实际执行上,蒙古总督负责监督本地官僚、维持治安、镇压异动。
其职能最重要的,无疑是最先那个监督本地官僚,也就是说,对巴格达的本地官僚体系来说,方家奴是代表大不里士前来监管他们的,是大汗派在巴格达的眼睛。
自古以来,这类差事就极易招致敌意。
更何况,在蒙古人统治之下,利益输送几乎无处不在。
早在摩苏尔时,瓦西里就目睹摩苏尔商团奔赴大不里士寻找靠山,以进献財富换取蒙古权贵的庇护。
虽然瓦西里自己也拿到一部分分成,但是和万家奴比都不太够看,更別提大不里士的蒙古人,这让他很是羡慕。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细想,迎接的队伍已经奏响了乐曲,欢迎新总督的到来。
这音乐让瓦西里颇为意外,本以为巴格达经歷了如此战火,难以找出来出色的乐师,但是这音乐里水平之高,还是瓦西里来到这片土地后第一次见到。
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巴格达的大维齐尔正站在一眾官员之前,欢迎巴格达的新任总督。
志费尼,这个姓氏瓦西里在进入罗姆苏丹国就有所耳闻,对这个家族长子的抱怨总是能在罗姆的城镇中听到。
在他的主导下,大不里士的官僚正在以极快速度渗透进这个苏丹三分的国家,带来的是新的法律与税收,让当地那些因苏丹权力鬆动,身上负担好不容易轻了一些的当地人背上新的、甚至还比往日更重的负担。
至於他面前的志费尼,这位巴格达维齐尔慷慨的名声已经在村落间流传,消息是一个比一个夸张,村子里的圣裔与文化人都无比推崇他,希望能够获得他的青睞。
现在,瓦西里正在看看这个名声远扬的官员。
和大部分伊教徒一样,志费尼的头上包著头幣,但他头上的东西看起来材质就不便宜,使得这个伊教徒看起来鹤立鸡群。
志费尼內里穿看一件朴素的白色衬衣,但是外面的长袍就十分华丽,其上遍布复杂精美的纹路,用料看来也很昂贵,他的举手投足间满是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