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卢公门下涿县玄德(第4页)
韩说自然得给曹家一个面子,很快曹操也平稳上岸。
剩下的刘备呼了口气,几位大儒的坐榻逐渐满额。
就只剩下卢植比较挑剔,只能赌一把卢公还记得自己的名字吧。
刘备纵目望去,卢子干身长八尺二寸,骨相鳞,其双目最镊人心。
眸藏雷霆,开闔间精光进射。
观者如对霜刃,不敢逼视。
卢公的严厉,也是他迟迟未能招满三人的主要原因。
“你不成,连尚书皮毛都没学会,退下吧。”
待前面一人被斥退后,刘备缓缓来到卢植面前,递上了名刺。
【涿郡刘备再拜,问所在,逐县字玄德。】
卢植见此猛然抬头:“你是涿郡人?”
刘备頜首:“然也,弟子与卢公同州同郡。”
弟子?还是州里人?
卢植神情恍惚:“你真是卢门中人?”
刘备,有些受伤。
也难怪公孙瓚逃离卢门,跑去拜刘宽为师了。
“备十五岁时,受业於卢门,虽只学得月余,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备不敢忘卢公教诲。”
这话听起来,卢植有些惭愧。
开了学院却不好好教书,收了学费老师就跑了,到头来连自己弟子的名字都不记得。
这是什么事儿啊。
“喉—·错在老夫。”
卢植愧疚之下,只考了刘备两道题。
一道来自《古文尚书》,一道来自《毛诗》。
蔡邕教过的部分,刘备对答如流。
卢植也不仅大惊失色:“玄德的经义解释,像极了老夫的一介友人。”
“当年与他同在东观修史时,每每与他辩论六经,他都是这般回答的。”
刘备悄声道:“您说的那位友人,该不会是陈留蔡公吧。”
“他也是备的老师,蔡公流离上谷期间,收备当了入室弟子。毛诗所学,皆来自蔡师这话一出,卢植脸色紧绷。
自己门下的弟子,古文尚书学得稀烂。
蔡伯嘴教的《毛诗》却融会贯通。
卢植越想越气。
旋即摆了摆手,让刘备入榻,隨后扭过头去,不再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