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散郎(第2页)
张飞暗笑道:“还是宪和懂俺。”
……
“朝廷该不是要把备调去当三署郎吧?”
“老实说,备不想去雒阳。”
几人关上屋门,开始寻思。
没多久,参透了的简雍道是:“玄德多虑了,当三署郎得举孝廉,你祖父那一代尚有財力去举孝廉,到你这一代家徒四壁,有钱买孝廉的名额吗?”
“郎中是宫门禁军,也是朝廷的预备官员,秩比三百石,月俸三十七斛粮。”
“可朝廷既然下令,留你参本郡军事,那估计便不是三署郎,而是散郎。”
散郎,刘备恍然。
郎官属於中央禁卫系统的基层军官,负责执戟看门,当然也是官僚预备队,基本上各地的县令、郡守都得从这往外调。
入仕途径有四个,每年各郡国举孝廉为郎,累世官卿的子弟可以拜为郎,钱买郎,军功特拜等等。
前三者,要么靠钱,要么靠背景,实际上能留给寒微之人的出路也就是玩命了。
所谓的散郎,其实就是无固定职事的郎官。
一般见於给边塞上立下大功的人才一个虚职作为奖励。
例如蜀汉的姜维,就是曹魏朝廷因其父功,赐中郎,参本郡军事。
陈登之子陈肃也当过散郎。
刘备沉思道:“这么说,当散郎倒是件好事。”
简雍纳闷:“怎么说?”
刘备道:“边郡人哪怕立下战功,没有家族基业也很难进入朝中。”
“反正郎官都是预备官员,备这种家境去了京城,在几千名郎官里也排不上號,更別提出来当官了。”
“多半得当半辈子执戟郎,给天子看大门。”
“但边塞就不一样了,幽州、并州、凉州常年战乱没人愿意来,朝中公卿年年上书想把这三个州给废了,好些地方职务都是空缺不满员的。”
“朱门子弟要是被分配到边州,寧愿弃官也不愿意来。备这在打拼,才真有晋升的机会。”
別看郎官儿俸禄低,歷史上的刘备可是一直等到黄巾之乱靠著军功发家才有机会当上比两百石的县尉,不交钱贿赂督邮还保不住官儿。
有刘虞提携,就是比单打独斗晋升快啊。
有了第一桶金的刘备,慢慢对未来有了清晰地规划。
论家世门第,刘备在涿郡都排不上號,更別提进雒阳了。
如今背靠幽州,又名声在前,在边郡混个名堂不难。
只要鲜卑人还在,刘虞就一定会需要刘备这样的武人。
经此一步步积攒人脉、军功,保境安民的同时,招揽豪杰义士,静待天时。
刘备家境寒微,起步艰难,但只要过了这一关,在边塞上磨练出一身战阵之术,未来收拾那群中原诸侯,就跟捏柿子一样简单。
“功名半纸,不如风雪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