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必要之时我自会出手(第1页)
第92章必要之时,我自会出手。
歷史上真实的太平道,或许与后世多数人的固有认知大相逕庭。
在黄幣起义之前,太平道並非以推翻汉室为宗旨的隱秘结社,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以忠君爱国为核心理念、公开活动的教团。
张角之所以能够公开传教十余载而不受阻碍,正是因其教义深合上意。
从皇帝內廷到文武百官,皆认为张角劝导民眾勤勉劳作、忠君爱国並无不妥。
因而太平道势力日益壮大,信徒遍及八州,甚至连宫廷深处亦不乏其信奉者。
直至太平道势大难制,以刘宽、杨赐为首的经学之士方提醒灵帝应予制裁,然天子並未採纳。
当时內廷宦官更將太平道视为制衡外朝经学士族的利器,十常侍中信奉此道者不在少数。
故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內,东汉朝廷实则鼓励太平道在民间传播。
地方州府数次打压张角,皆被灵帝下詔赦免。
即便黄巾事起后,中常侍吕强諫言:“党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灵帝之后因畏惧天下大乱而赦免党人。
然较之黄幣作乱,汉灵帝好似更为忌惮天下士人群起造反。
另一证据就是,与黄巾勾结之人本就包括內廷宦官。
宦官封谐和徐奉是张角在汉灵帝皇宫中的臥底。
封谓的地位非常高,也是汉灵帝老妈董太后身边最得宠的太监。
在他的努力下,汉灵帝的皇宫中扩充了上千名太平道受眾。
就连汉灵帝他自己也信奉道教。
黄幣起义时,豫州刺史王允曾查获张让、赵忠与黄幣往来书信,灵帝知后不但不惩处,反將举报者中郎张钧处死,王允亦两度下狱。
战后,灵帝更对宦官大加封赏,张让等十二常侍皆获列侯之爵。
更令人费解的是,平叛將领如卢植、董卓於征途中被召还朝,下狱,减死罪一等,朱偽亦险遭召回。
立下赫赫战功的汉末三杰事后因替党人进言,皆遭朝廷打压,其中尤以皇甫嵩为甚。
汉灵帝不仅收回他的左车骑將军印綬,还削夺封户六千,並夺兵权,一夜回到解放前朝中似有一股势力在刻意针对平乱的功臣。
其实汉末『通黄”嫌疑最大者,非汉灵帝本帝莫属。
至於其中种种缘由,刘备目下尚且不明。
他只看的到黄幣蔽野的结局,而其中过程,倒是无人得知了。
看到刘备困惑的眼神,张角起身登上高台,取出一个黑匣子。
“你一路跟隨我教中人至此,心中一定有想不透之事。”
“尔,欲求之答案,尽在此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