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天子你不要脸你给刘备开绿灯(第3页)
“我叔父一心为国,岂是这般沽名钓誉的小人?”
刘宏厉声道:“那怎么朝廷给他几百石的小官他不愿意来,让他做两千石的泰山太守他马上就应召了呢?”
皇甫嵩无言以对。
“你皇甫义真可算是把你叔父的本事都学到了,你在家服丧十年,孝名满天下,之前太尉陈蕃、大將军竇武相继辟你为官,你怎么都不应召。”
“朕还当你准备养一辈子名望来年出山直接当三公九卿呢,怎么,如今朕给你个比六百石的孝议郎你便来了?”
皇甫嵩对答道:“国家正是多事之秋,大丈夫自当为国效力。岂能视官爵利禄而行。”
刘宏目光如虎:“你是怕不来,朕便会出手杀你吧?”
见皇甫嵩不敢答,灵帝笑道:“不用太紧张,朕试试你的胆量而已。”
“你是关西人,那朕就策问你关西之事:凉州百年之羌乱,缘在何方?”
皇甫嵩鬆了口气,调整好呼吸后,直言道:
“豪桀犯禁,奸吏弄法,鱼肉百姓,县令、太守动輒淫-人妻女,烧杀无忌。”
“羌民不忍欺辱,便揭竿而起。”
“故而,羌祸,明为外患,实则为內乱。”
“叛乱一起,汉军便得征伐西州,路途千里,军役数兴,有司贪墨粮餉,底层兵士苦不堪言,粮餉不济,兵士只得沿途抄掠百姓。”
“百姓不堪汉军骚扰,继而加入叛军,羌汉联合反汉,是以羌乱绵延百年,不可罢休。”
刘宏点了点头。
“说中了其一。”
“自明章伊始,歷代天子怒斥诸二千石伤民害民。然而羌人遭受豪强、官吏虐待之事仍旧屡禁不止,终於酿成了大乱。”
“先帝及朕自继位以来,贪官连年杀,连年杀不尽。”
“粮药年年发,年年发不到百姓手上。”
“投入民间的资源越多,关西豪强大姓便越发壮大。”
“於是朕便开始思考,怎么才能用最少的钱粮,去解决羌乱呢。”
“朕这里有一份先帝与段潁,敘说西凉局势的封事。”
所谓的封事,就是青泥封书,在木製的封检外围包裹上泥,烤乾之后,送到皇帝手中。
一旦青泥脱落就意味著封检被打开过。
或者用皂布包裹文书,盖上封泥,上呈天子,主打的是一个保密性。
“先帝日:先零东羌造恶反逆,而皇甫规、张奐各拥强眾,为何无能辑定。”
“同样作为凉州三明,为何段潁一出手,羌乱往往就能平息,而皇甫规、张奐这些手握重兵的却迟迟不能呢。”
皇甫嵩直言道:“张公与我叔父,主张柔和安抚,釐清政务,以防小民为贪官污吏所逼迫而造反,段公则主张斩尽杀绝,手段不同,结局自然不同。”
“朕看不止这个原因吧——”
刘宏登时起身,看向了身后侍中捧著的的斩蛇剑。
“皇甫规、张奐是西凉著姓,在官场几度互相扶持,而那段潁確是寒门武人。”
“羌人一来,西凉大姓有鄔堡自卫,便与羌帅暗通款曲,羌帅依附汉人大姓,两边互通有无,故而张奐、皇甫规没那么厌恶羌人。”
“羌人抢掠民间,寒门庶人遭受袭掠,苦不堪言,故而段频深恨羌人,欲斩尽杀绝。”
“羌乱平百年,百年平不定。”
“难道不是因为你们这些西凉大姓和羌人互通款曲吗?”
“只要关西还在打仗,朝廷就得源源不断往关西送钱。数百亿之国费,沿途养活了多少贪官污吏、豪强大姓?”
“转运之费,空竭府帑。榨乾了大汉的国库。每逢战事,武人之战果不是虚报就是瞒报,官官相护,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