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必要之时我自会出手(第3页)
“加之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四帝,五后临朝称制,女主皆定策帷,委政父兄,贪立幼主以久其权,抑贤明以专其威。”
“君威既失,则依附於君威存在的汉法只剩一纸空文,地方小吏便不畏君主,转而竞相巴结外戚、宦官自保,狗仗人势,肆意奸掠,欺压黎民。”
“民生早已困顿,天下百业凋,灾异频出,百姓易子而食。”
“朱门权贵只知沽名钓誉,全然不知大难临头,自古,民生多艰者,国祚岂能长久?”
张角长嘆一声,眼中儘是无尽的苍凉。
“玄德且看这天下,已乱至何等境地!若君主果真能管得了大汉,世事何至於此?”
“但凡神志清明之君,莫不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乐。此非关德行,实系社稷。再昏的君主,也不愿见百姓困顿,揭竿而起,皇帝其实是最惧造反的。”
“相比之下,大汉官吏反倒最需民变。文吏要榨取民脂养娇妻美妾,激起变乱后,武將便可平乱立功。”
“此正是大汉衰落之根。”
张角目光灼灼,言及核心:
“之所以浊世如此,皆因当今皇权尚不够强大一一远远不够!”
“真正的皇帝不仅要主宰世俗,更要成为大汉天下的精神领袖,此正是《太平经》提出的救世良方!”
“若使万民敬皇帝如神明,君言即法,天下景从,何来这许多纷乱?”
刘备闻言,心中剧震。
张角所倡,实是要將汉灵帝塑造为政教合一的绝对君主。
事实上汉代君王始终在向此方向努力。
汉儒將天命、五行与君德绑定,就是要建立君权神授的体系。
然儒家土人自己也不能践行自己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表里不一,徒务虚名之辈窃据高位,反而进一步引发了汉末道德大崩溃。
可若依张角之策,以宗教统治挽救汉室,后果恐更加可怕—
刘备试探问道:“自董仲舒倡『春秋大一统”以来,儒术独尊,经学家岂容朝堂出现第二种思潮?若若世俗君王成不了宗教共主呢?”
张角眼中闪过一道幽深的光芒,缓缓道:
“那便人为造就这样一个皇帝。”
“这世上最大的权力,不是掌握人的命运,而是控制人的精神生活。”
“宗教是最重要的统治手段,也是拯救大汉天下的唯一良药。”
“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他看著刘备,目光顿了顿,声音虽低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决断:
“必要之时,我张角自会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