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突袭(第2页)
县丞慌忙从褡褳里掏出一卷磨损得厉害的地图。
刘备迅速展开。
柳城地势险要,非是平原,四周群山环绕。
浑浊的白狼水(大凌河)如同一条土黄色的巨蟒穿行於山谷之间,在两岸冲刷出狭窄的河滩平原。
柳城孤悬河东,背倚巍峨险峻的大柏山。
而百姓赖以生存的田亩,则大多散布在河西的青龙山脚下。
一旦错过了种植春麦的季节,边民就得等到夏季种豆。
而被倭人破坏的种子粮已经下地,也无法救回,如果不能在此击退倭人,护住青苗,今岁是会饿死人的。
“何处可渡河?”刘备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白狼水。
那边民急切地指向舆图上一处標记:“波赤聚!那里水缓滩平,还有桥可用!”
聚,在汉代是比“乡”规模稍小的基层聚落单位。
边塞的乡聚,往往同姓聚居,在外围夯筑起简陋的土墙作为防御。
一旦狼烟升起,里长、三老、嗇夫等乡村小吏便会敲响铜锣,召集乡民依託土墙,以弓弩刀矛自发御敌。
刘备心念河西,整个柳城县不过三百余户,丁壮有限,大部分应集中在河东柳城附近。
波赤聚这等孤悬之地,人口必然更少,能抽出的守备力量恐怕杯水车薪。
战机稍纵即逝,他等不及召集散落在各处的乡勇了。
“走!”
刘备马鞭一指,二十一骑如离弦之箭,朝著波赤聚渡口衝去。
“哎呀!明廷!等等!使不得啊!”
县丞在后面急追,累得气喘如牛,声音带著哭腔。
“倭奴……倭奴人多势眾!不可轻敌冒进啊!”
……
波赤聚。
矮小的夯土墙垣上,凝结著触目惊心的红色血渍。
自从倭人去年被可汗抓来以后,柳城百姓已经不止一次遇到他们了。
他们的出现,边民已是司空见惯。
五十多名乡民紧贴著冰冷的土墙垛口,粗糙的手指死死扣著冰冷的箭羽,脖子上的汗水混著尘土渗进粗麻的衣襟里。
空气中瀰漫著血腥、汗臭和泥土的咸腥气。
但这些边民没有像內郡的奔命兵那样闻到血腥气和屎尿味就吐,他们已经习惯了杀戮。
三十丈开外的官道上,烟尘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