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玄德公別来无恙否(第2页)
眼见此情此景,已经廝杀到精疲力竭的徐庶又是哀伤,又是自责、惭愧,跪在地上握著不停喘息的刘备的手,流下眼泪。
“明公,都是庶判断失误,做了错误的决断,这才让明公深陷如此险境,庶愧对明公信任,又无力再战,无法保护明公杀出重围,就此拜別!”
说罢,徐庶举起自己那已经砍到满是缺口的环首刀,横在脖子上,眼一闭,准备自杀。
但是他的手被刘备拉住了。
徐庶睁开眼睛,惊讶且不解地看著刘备。
但见刘备满是血污汗渍的脸上竟还有一丝笑意。
“有此之败,是我自己实力不济,拼不过孙权大军,这种境地中,就算是韩信復生、孙武再世,也是无可奈何,人力难以扭转,既然如此,元直又有什么错误呢?元直为了我,已经竭尽全力,我怎么能让元直死在我之前呢?”
徐庶闻言,顿时鼻子一酸,眼泪如泉涌,手一松,那残缺的环首刀便掉落在地,徐庶也把持不住,扑上前紧紧抱住了刘备,放声大哭。
可战斗还在继续,忠勇的亲兵们挥刀战斗,面对数倍於己的敌人的包围依然不肯露怯,依然死战,於是又是一阵血四溅,亲兵们不断的战死、倒下,没了生息。
刘备的最后一名亲兵便是陈到,陈到力战到最后,已经力竭,刀都提不起来,但还是要嘶吼。
寻常士兵不敢接近他,领兵围攻的太史慈却不在乎,他手持长矛走上前去,一矛刺穿了陈到的胸膛。
陈到战死。
越过战死的陈到的身子,太史慈看到了瘫坐在地上的刘备和放声大哭的徐庶。
见著刘备如此落魄模样,太史慈想起与刘备的昔日情谊,深深嘆息。
他叫停了身边士兵们的进攻,而后鬆开长矛,上前几步,向刘备行了一礼。
“玄德公,別来无恙否?”
刘备闻声,费力地抬起头,打量了一下太史慈的面容,眼睛动了动,似乎想起了什么。
“子义?你是太史子义吗?”
太史慈点了点头。
“玄德公还记得区区在下,真是在下的荣幸。”
“子义重情重义,为救孔北海而单骑冒险求援,这等仁义之举,我又如何会忘记呢?”
刘备轻嘆一声,微笑道:“自北海一別,已经……十年了吧?那之后我便没有听闻子义的消息了,没成想,十年之后再见,却是在战场上……”
“那一年是初平四年,距今,的確十年了。”
太史慈嘆息道:“慈拜別孔北海之后,便跟隨故扬州刺史刘正礼公,当时先討逆將军孙伯符与刘正礼交战,慈被击败,孙討逆没有杀慈,而是任用慈,慈感念他的恩德,便跟隨了孙討逆。
之后慈一直担任建昌都尉之职,在豫章郡南部为官,没有建立什么大的功业,也难怪玄德公不曾听闻慈的消息,此番交战之前,幸得孙將军青睞,將慈召回任用统兵,一同出征,方有今日之会面。”
刘备缓缓点头。
“原来如此……虽然有些遗憾与子义重逢在战场上,不过能被故人亲手斩杀,倒也好过死在无名之辈的手上,刘玄德一生征战,虽然没有什么功绩,自忖也不是无名小人,能死在子义手上,也算是不枉此生。”
这么说著,刘备又扭头看了看哭成泪人的徐庶,嘆了口气,拍了拍徐庶的肩膀。
“我可以死,但是元直还年轻,还请子义饶他不死,代替我向孙將军求情,饶过他吧。”
太史慈还没说什么,徐庶忽然瞪圆了眼睛,立刻抓住了刘备的手。
“不!明公若有难,庶绝不独活!庶愿与明公同生共死!”
刘备颇为欣慰地看著徐庶,而后笑著摇了摇头。
“元直,你还有老母要照顾,你若轻生,老母又该如何度日?”
徐庶一听,面色一滯。
此番交战之前,刘备集团把家眷全部安置在了襄阳城,徐庶的母亲自然也跟著一起进入襄阳城这个最安全的地方,此时想必还是安全的。
老母只有他一个儿子,他若死了,老母又该如何在这乱世中存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