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王总 我是你的夜班司机万更求订阅(第1页)
版权,是一种资产。
是内容价值的全周期商业化,是影响整条相关利益链条的底层燃料。
核心在于场景复用自然沉淀增长,甚至带动周边IP生态。
放在金融领域,版权是一种可以产生复利价值的资产。。。
暴雨如注,B3层的灯光在雷鸣中微微颤抖。甘微盯着屏幕上的节点地图,指尖划过一串串跳动的数据流,声音低得几乎被雨声吞没:“王曜,我们可能已经失控了。”
“不是失控。”他站在窗前,背影被闪电照亮,“是生长。”
就在断电恢复后的十二小时内,全球“晨光盒子”自发形成的边缘网络完成了超过十万次本地共识验证。更令人震惊的是,系统日志显示,有至少七百台未登记设备通过物理接触方式(U盘直连、蓝牙握手)实现了跨区域数据同步??它们不再依赖任何中心服务器,而是像野火般沿人际链路蔓延。
小宇翻着热娜刚传来的分析报告,眉头越皱越紧:“新疆那边……有人把‘晨光盒子’接上了卫星天线。”
“什么?”林浅猛地抬头。
“是真的。”热娜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风沙的粗粝感,“喀什一个牧民技术员用报废的气象站零件改装了低轨接收器,现在能定时下载压缩版模型更新包。他们管这叫‘星星快递’。”
王曜笑了。他知道那个地方。三年前他曾在那里见过一位盲眼老阿訇,靠记忆口述维吾尔族古谚语,一字不差录进了初代语料库。
就在这时,打印机再次启动。一张泛黄的纸缓缓吐出,边缘焦黑,像是从火灾现场抢救出来的。上面没有文字,只有一幅手绘地图:云南马吉乡到怒江峡谷深处的一条隐秘山路,沿途标记着十几个红点,每个都写着简短的手语代号??“水井旁的大树”、“石桥下第三块石头”、“穿蓝衣的孩子”。
甘微立刻调取卫星影像比对,脸色骤变:“这些地点……全是去年我们丢失的捐赠设备最后信号位。”
“不是丢失。”王曜轻声道,“是藏起来了。”
凌晨四点,一封加密邮件悄然抵达所有核心成员邮箱。发件人ID为“星星河”,内容仅一行字:
>“你们要找的东西,在第七个红点下面。”
没人提议放弃睡眠。五分钟后,团队已集结完毕。王曜打开保险柜,取出一台贴着封条的原型机??代号“信使”,内置离线AI导航与语音转写模块,专为极端环境设计。他撕开封条,将地图扫描进系统。
“我去。”他说。
“你疯了?”林浅抓住他的手腕,“那边现在是敏感区!执法队天天巡逻,你还记得上次差点被扣留的事吗?”
“正因为他们查得严,才说明我们在接近真相。”他反握她的手,“而且这次不一样。我不是去送设备,我是去接应已经走在前面的人。”
六小时后,王曜独自踏上滇西旅途。火车穿过云雾缭绕的群山,窗外梯田如刀刻般嵌入悬崖。他在泸水下车,换乘一辆破旧中巴,车身上用油漆写着“便民工程物资运输”。司机是个满脸胡茬的傈僳族汉子,接过他递来的暗语卡片后,默默递出一部无SIM卡的老年机。
屏幕上跳出一段视频:一群孩子围坐在篝火边,用手语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镜头摇晃,却清晰拍到教室角落里摆着三台“晨光盒子”,外壳被涂成土黄色,伪装成收音机模样。
“他们等你很久了。”司机终于开口。
深夜抵达马吉乡外围,王曜徒步穿越最后一段密林。按照地图指引,他在第七个红点??一棵千年古榕的根部空洞中,摸到了一个防水铁盒。打开瞬间,呼吸凝滞。
里面不是设备,也不是数据盘。
是一本手抄本,封面用七种语言写着同一个名字:《母语典藏?第一卷》。
翻开第一页,是他熟悉的笔迹??那是他三年前撰写的Phoenix-Lite开源协议原文。但接下来的内容让他浑身战栗。每一章末尾,都有不同人的补注:
-有人用工整楷体记录某村聋童自创手势的语义演变;
-有人贴上干枯花瓣,旁边标注:“此词在白族手语中象征‘思念’,动作如撒花”;
-还有一整页素描,画着一对祖孙对话场景,下方写着:“爷爷只会傣族古手语,孙子学的是现代标准版,我们花了三天建立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