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党委会上的较量(第1页)
电话接通后,黄政恭敬地说道:"邢处长您好!我是石泉门乡黄政。"
他将工业园计划及预算金额详细汇报了一遍,最后请教道:"想请教一下省里对这方面有没有政策扶持?"
邢峰在电话那头沉吟片刻,给出了专业指导:"黄书记,省里确实有乡村振兴专项扶持资金,但需要项目符合相关政策导向。你们这个项目可以尝试申请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同时还可以争取交通部门的农村公路建设补贴。我建议你们先把可行性研究报告做扎实,然后通过正规渠道逐级上报。。。"
黄政仔细聆听,不时点头:"谢谢邢处指点,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挂了电话,黄政已然胸有成竹。现在只需要等待田教授的分期预算出来,就可以上党委会讨论了。
不一会儿,田教授团队就完成了分期建设方案:一期主要进行500亩土地平整、推山开路和征地补偿(主要集中在县城段,石泉门乡段多是荒山),搬迁仅涉及几户人家(也集中在县城段);二期则是石门峡大桥工程。
送别林晓、田教授团队和杜家姐妹后,黄政立即复印了十几份工业园分期计划表,快步来到杨丰明办公室:"杨书记,预算已经出来了,先在党委会通过,然后上报县市审批。"
杨丰明早已从邓先勇那里得知造价大概,所以没看报表,直接问出关键问题:"资金方面,你有几成把握?"
黄政沉思片刻,谨慎回答:"不敢说满,七成吧。"
杨丰明一拍桌子:"好!那就干!"
两人一同走进会议室。
杨丰明一坐下就展现出军人作风,开门见山:"今天这个会议特别重要,记录员要做好详细记录。这是石泉门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大计——石泉门工业园区计划。"黄政适时将计划书分发给每一位委员。
"这是黄政书记规划并请省专家评估的计划表,给大家十分钟时间阅读。"杨丰明说完点了一支烟,并递给黄政一支(黄政接过但没点)。
十分钟后,杨丰明直接发问:"谁先来?"
邓先勇率先表态:"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好事,我全力支持!"
李凯立即打断:"大好事?钱呢?六千多万!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是拿石泉门乡老百姓的血汗钱开玩笑!"
宣传委员陈洪明附和道:"有条件当然是丰功伟绩,但石泉门乡经不起折腾。一个年收入不到200万的乡,怎么承担这么巨大的项目?"
金荣火却出人意料地表示支持:"我看未必!欧田村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初有谁看好黄书记的修路建厂计划?结果怎么样?在没有乡政府一丁点支持的情况下,他成功了!现在连县城里的人都羡慕欧田村农民,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重新回到村里。。。所以我全力支持,我相信黄书记能创造奇迹!"
杨丰明见无人再发言,转向黄政:"黄书记,你要不要说几句?"
黄政目光扫过李凯、陈洪明以及尚未表态的几位委员,沉稳开口:"困难肯定存在,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畏缩不前。而且修路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如果只是固步自封,不去尝试,不为石泉门乡老百姓谋福利。。。请问各位,党和石泉门乡人民要我们何用?"
杨丰明击节称赞:"说得好!现在投票,赞成的请举手!"他自己第一个举手,黄政、邓先勇、金荣火紧随其后,已经四票赞成。只需要再有一票就能通过。
黄政仔细观察着尚未表态的委员。纪委委员林海源放下茶杯和计划书,缓缓说道:"我是反腐败的,搞经济搞发展不擅长。但有擅长的人牵头,对石泉门乡又有利,所以,我支持。"他举起了手。
人武部长郭华紧接着表态:"我也支持。"
组织委员柳海鹏左右看了看,也缓缓举起手。
此时已有七票赞成,超过半数,杨丰明本可直接宣布通过。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接着说:"反对的请举手!"
这话一出,会场气氛顿时尴尬起来。因为党委会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对于关系民生的大计,委员不能弃权,否则会被贴上"没主见、没思想、没能力"的标签。
在李凯和陈洪明咬牙切齿地举手反对后,杨丰明宣布:"7:2,七人赞成,两人反对,无人弃权,工业园计划通过!"
散会后,黄政心中暗忖:杨书记这一手够狠,不仅让计划通过,更让反对派彻底暴露,为后续的人事调整埋下伏笔。
这让他对杨丰明的政治手腕有了新的认识。
回到办公室,黄政立即开始准备上报材料。
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艰巨的挑战还在后面。
但要改变石泉门乡的面貌,就必须迎难而上。
沉下去,是为了更好地浮上来。
而现在,他正在带领整个石泉门乡,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