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党校培训3(第2页)
她站起身,约莫三十岁年纪,气质温婉中透着知性,在这个平均年龄偏大的班级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麦老师好,各位同学好。我叫林语嫣,在省委宣传部工作。古人说,同船过渡是缘,我们能同窗三月,更是难得的缘分。
但愿我们能珍惜这段时光,互帮互助,彼此砥砺,最终都能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回到各自岗位后,为全省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谢谢大家!”
她的发言简洁得体,既表明了身份,又表达了美好的祝愿,格局开阔,语气真诚,赢得了不少好感。
郑平、李依辉几人都微微点头表示赞赏。
接着是蒙强,他的介绍中规中矩。
轮到黄政了。他深吸一口气,从容地站起身,走到座位旁的过道上,向讲台和各位同学微微鞠躬,然后才开口,声音清朗而沉稳:
“麦老师好、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东元市昌朋县石泉门乡的党委书记,黄政。”
他开门见山,毫不避讳自己“乡党委书记”的职务,这在满屋子的副县长、副局长、副部长中,显得颇为独特。
[“今天能坐进省委党校这个‘充电课堂’,我的心情很复杂。”
他语气诚恳,“既像刚从田间地头走进‘理论讲堂’的‘新兵’,心里有点忐忑;
又像带着满脑子基层问题来‘求医问药’的‘学生’,充满了期待。
所以,特别荣幸,也特别珍惜这次机会。”]
他没有大谈特谈宏观规划,而是从最具体的基层工作切入:
[“从岗位来说,我管的‘一亩三分地’不大,石泉门乡,可能很多领导都没听说过。
那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项目,目前只有一个刚刚起步、还在蹒跚学步的小工业园。
我每天打交道最多的,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可能是村口那条坑洼待修的便民路,可能是大棚里眼看要烂掉的果蔬,也可能是村里留守老人看病买药的琐碎事。
但这些在各位领导眼里可能是‘小事’,在咱基层,就是群众心中的‘天大的事’,也是我每天跑村入户、跟乡亲们坐在一条板凳上掰扯的‘核心工作’。”]
他话语朴实,却瞬间拉近了与许多同样有基层经历学员的距离。
“今天来这儿,我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黄政伸出两根手指。
[“一是‘放空杯子’学理论。希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把咱省里的好政策、先进地区的好经验装进脑子里,别让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形成的那些‘土办法’,局限了未来发展的思路。
二是‘带着问题找答案’。我真心希望能跟在座的各位前辈、同仁多请教、多交流。
比如,怎么才能让乡村集体经济从靠外部‘输血’,真正变成自己有‘造血’功能?
怎么把乡村治理中那些让人头疼的‘矛盾点’,通过好的机制,转化成促进和谐的‘黏合点’?”]
他最后谦逊地笑道:
[“要是后续小组讨论或者课余交流,我聊到基层工作一时兴起,可能会蹦出些不太专业的‘土话’。
比如我觉得‘有时候蹲在田埂上听群众唠叨半小时,比在办公室开十次会都管用’。
要是说得不对路,或者太‘土’了,还请大家多包涵、多指点。
也盼着能跟各位多交流,说不定咱们碰撞出的一个小火花,一个金点子,就能帮我们乡里的老乡多挣点钱、日子过得更舒心点。”]
“先跟大家交个底,往后三个月,还请各位老师、前辈、同仁,多多指教!谢谢大家!”他再次微微鞠躬,然后沉稳落座。
片刻寂静后,讲台上的班主任麦燕率先鼓起掌来,紧接着,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黄政的发言,没有空话套话,真诚、朴实、接地气。
同时又目标明确,充满了求知欲和责任感,完美地展现了一个年轻基层干部应有的姿态和思考。
连之前对他有些看法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坐在前排的林语嫣更是回过头,看向黄政,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悄悄地竖了一下大拇指。
黄政对上她的目光,礼貌地微笑点头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