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页)
元宝积极地去拿碗筷。
杂粮面饼口感虽糙些,可因是放在炖了鱼汤的锅边焖熟的,入口隐隐能吃出一丝荤腥的香气。
鱼块被炖了许久不见肉柴,鲜嫩得很,用嘴稍微一抿肉和骨头就分离开来,哪怕是元宝剔骨也丝毫都不费劲儿。
吸饱了鱼汤的豆腐渣干成了这一锅汤的点睛之笔,晃晃荡荡地夹起来,咬上一口香气就在嘴里爆开,汁水横流哪怕是被烫着了舌头也让人舍不得松开。
桌上难得的美食抢走了众人的舌头。
吃饭的时候谁也没顾得上说话。
就连一向嘴巴不停的宣于渊也少见的没叨叨。
吃饱了再喝上一碗滋味浓郁的鱼汤,惬意得元宝摸着自己的小肚子不住打嗝。
宣于渊支棱着手脚摊在小凳子上缓缓呼气,正琢磨着唱哪只小曲儿应景的时候,就听到玉青时说:“你俩别摊着,把食盒给奶奶送去。”
元宝比食盒就高了一丢丢,里头装着的还是容易洒的鱼汤,让元宝独自一人去显然是不现实的。
身为主要劳动力的宣于渊撑着腰唉了一声,叹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吃了迟迟姑娘的饭,就得听迟迟姑娘的使唤。”
他嘀咕完踢了踢元宝不住晃悠的脚尖,说:“起来,跟我跑腿去!”
吃饱了的元宝格外好说话,被踢起来也没见生气。
等宣于渊把食盒拎起来,他就自发上前去端起了装了饼子的大碗。
等他俩吆吆喝喝地走到门口,玉青时突然说:“把东西送到就赶紧回来。”
“不许招祸。”
宣于渊背对着她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摆了摆手,慢悠悠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一会儿就回来了。”
等这两人出了门,玉青时就把收好的针线筐拿了出来,把火灶里的火腾空加大,借着火光继续做衣裳。
此处距秦大家不远。
宣于渊在元宝的指点下晃晃悠悠的到了地方。
他俩运气好,没等敲门就正巧碰上了出来倒水的秦老太。
元宝跑过去脆生生地叫了声奶奶。
秦老太笼罩在眉宇间的忧愁散了几分,笑得合不拢嘴地摸了摸元宝的脑袋,看着宣于渊奇怪道:“你们怎么来了?”
“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儿?”
宣于渊闻言赶紧摆手,笑道:“家里什么都好。”
“地里的活儿也有我跟着迟迟去做,老太太放心就是。”
他把手里的食盒递了上前,解释说:“我今日在河里抓了条鱼,迟迟炖成了鱼汤,还做了些饼子,想着她大伯正在养病,这鱼汤喝了对身子骨好,这才特意让我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