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1页)
因为是第一次试做,夏宴青没砍太多,只扛了二十根粗壮的甘蔗回来,每根都有手臂粗,外皮泛着深紫色,看着就多汁。
路过村口时,有村民好奇地问:“夏家小子,扛这么多‘杆子’回来干啥?”
夏宴青笑着打哈哈:“家里刚养了头牛,砍回去给牛当饲料。”
村民听了,也没多问,笑着让他慢走。
等夏宴青把甘蔗扛回家,姜雪立刻过来,教大家怎么处理。
姜雪先领着夏天和夏母,把甘蔗外皮的泥沙洗得干干净净,再切成半尺长的段,放进石碾子的凹槽里。
夏父和夏宴青轮流推碾子,沉甸甸的石碾子滚过甘蔗,清甜的汁水顺着凹槽流进下面的木桶里,不一会儿就接了小半桶。
等二十几根甘蔗全榨完,刚好接满了两桶,空气中满是甜润的香气。
姜雪找来细纱布,把甘蔗汁细细过滤了一遍,滤掉里面的碎渣,才将澄澈的汁液倒进大铁锅里。
夏母早已在灶台前坐好,点燃木柴,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的甘蔗汁渐渐泛起细密的小泡。
等水烧开后,姜雪拿着长柄勺子,轻轻舀掉水面浮起的白色泡沫,动作娴熟又仔细。
夏天也没闲着,她把榨过汁的甘蔗渣抱到院子里,摊在地上晒太阳。
灶火一直没停,锅里的甘蔗汁慢慢变少,颜色也从浅黄变成了深棕,浓稠的液体表面冒出密集的泡泡,还带着“咕嘟咕嘟”的声响。
姜雪不时用勺子舀起一点,滴进旁边装着冷水的碗里。
直到有一次,滴入水中的糖液瞬间凝成小块,用手一捏还带着脆感,她立刻喊道:“娘,熄火!”
夏母赶紧撤掉柴火,姜雪则拿着勺子快速搅拌锅里的红糖液,动作不停歇,这是为了让糖液“反沙”,变得更细腻。
等锅里的泡泡渐渐消失,她便把浓稠的红糖液倒进几个浅口木盘里,“得晾上几个时辰,等它完全变硬就好了。”
傍晚时分,一家人围着木盘,眼睛里满是期待。
姜雪轻轻掀起边缘,把变硬的红糖从盘里取出来,用手一掰,“咔嚓”一声就碎成了小块。
夏父先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甜而不腻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还带着淡淡的甘蔗清香,他忍不住点头:“好吃!比镇上买的红糖还香。”
其他人也纷纷尝了尝,连夏母都笑着说:“以后咱们自家就能做红糖,再也不用花钱买了。”
第二天一早,院子里的甘蔗渣已经晒干,姜雪便带着大家开始造纸。
她先把蔗渣倒进大石臼,又加了几节新鲜嫩竹,“加竹子能让纸更有韧性”。
随后夏宴青和夏父轮流拿起木锤,“咚、咚、咚”地捶打,直到蔗渣和竹子全变成细腻的纸浆。
接着,他们把纸浆倒进提前挖好的大水池,夏母拿着长木棍不停搅拌,让纸浆均匀地散在水里。
姜雪则拿出早已做好的竹帘,竹帘细密光滑,是专门用来抄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