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页)
而男性则去了造纸坊,搬竹子、捶纸浆、搭晒架,多是力气活。
夏宴青一早便守在制糖坊,教大家如何控制火候、辨别红糖的熬制程度;
夏父则在造纸坊里,指导村民们抄纸、压水,确保每张纸都平整紧实。
两个工坊各司其职,机器(脚踩式锤浆机)的转动声、村民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透着股蒸蒸日上的劲儿。
姜雪孕期身子不便,没去工坊帮忙,每日在院子里散步时,看着满院盛放的鲜花,还有夏天种的百香果藤蔓上零星开的小花,忽然有了新主意。
她摘了些花瓣,洗净后放在竹席上晾干,等红糖熬好还未完全凝固时,将干花瓣均匀撒在上面,轻轻按压。
冷却后,红糖块上缀着细碎的花瓣,又香又好看,用来送礼再合适不过。
自从有了这种“鲜花红糖”,夏母每天都要泡上一杯,尤其是玫瑰花瓣做的,入口带着淡淡的花香,甜而不腻。
姜雪见她喜欢,便琢磨着给花瓣找更多用途。
某天,她拉着夏母在厨房忙活了一整天,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连夏天探头都被笑着赶了出去。
等到晚饭时,姜雪端出一碟金黄的点心,笑着说:“大家尝尝,这是我和娘做的玫瑰鲜花饼。”
夏天先拿起一块咬了一口,酥皮层层掉渣,内馅带着玫瑰的清香和清甜,好吃得眼睛都亮了。
一家人围着点心碟,你一块我一块,没一会儿就吃空了半碟,夏父摸着下巴说:“这鲜花饼味道好,说不定又是个能卖的好东西!”
这话点醒了众人,半个月后,夏家的第三座工坊,鲜花饼工坊正式动工。
起初大家想让夏母负责,毕竟她和姜雪是“创始人”,但商量来想去,还是决定让夏宴青一并统筹。
鲜花饼的原料采购、馅料调配、烘烤火候都得把控,后勤更是重中之重,交给外人实在不放心。
随着三座工坊接连运转,夏家人渐渐发现了新问题:产业发展得太快,管理人员却跟不上了。
到底该从工坊内部提拔,还是从外面聘用?
一家人为此开了好几次会,意见始终不统一。
“肯定要从工坊里选!”夏母第一个开口,“这些人都是跟着咱们一起干过来的,手上活儿熟练,流程也清楚,提拔他们大家也服气。”
夏父却有不同想法:“他们干活是好,但大多是农民出身,没管过事,真要让他们管工坊,怕是应付不来。我觉得还是得从外面聘个懂管理的管事。”
双方各有道理,争执不下时,姜雪轻声开口:“其实不用非选一个。咱们现在既需要熟悉流程的人,也需要懂管理的人。
不如这样,先在工坊里搞个奖励机制,表现好的老员工提拔成小组长,负责带新人、盯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