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1页)
晚上,大家把桌子搬到前院的凉亭里,凉亭周围挂着几盏充电式白炽灯,白色灯光照亮了整个院子。
这顿“温居宴”格外丰盛:黄焖鸡炖得软烂,松鼠鳜鱼炸得金黄,糖醋小排裹着红亮的糖色,还有孜然羊肉、麻婆豆腐、麻辣孜然土豆,最后再端上一盆冬瓜丸子汤,清爽解腻。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地吃饭,倒把流放的苦日子吃出了几分家的暖意。
房子落了脚,夏天也把村尾那半亩地的草除得干干净净。
接下来该种什么,成了一家人商量的头等事。
正争论不下时,姜雪悄悄给夏宴青递了个眼神。
夏宴青立刻会意,清了清嗓子说:“我看不如种红薯吧。之前在路上吃的烤红薯、煮红薯,大家不是都念叨着好吃吗?而且红薯好养活,产量也高,就算天旱也能有收成。”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点头同意,谁也忘不了路上那烤得流油的红薯,甜得能让人把舌头都咽下去,种红薯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可真到了要种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半亩地全种红薯未免太单一。
最后又商量着加了些土豆和花生,土豆能当菜也能当粮,花生能榨油,也能煮着吃,三样作物搭配着种,往后的口粮就更稳了。
夏家人都没种过地,夏父只会领兵打仗,夏母是大家闺秀,原主更是娇养长大的!
好在姜雪懂农事,从翻地、下种到田间管理,她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今天该给红薯打尖了,把顶端的嫩芽掐了,才能让藤蔓长粗;”
“明天要去追肥,用草木灰混着粪肥,撒在根部。”
“该给红薯翻秧了,别让藤蔓在地上扎根,抢了主根的养分……”
她一边教,一边带着大家干,夏父学着翻地,大嫂跟着追肥,夏天则负责打杂。
每天早上给家里刚养的小鸡铡些嫩草,中午提着食盒给地里的人送饭送水,谁要是累了,她就帮忙喊人换班,倒也做得有模有样。
不过夏天“打杂”时总不忘给自己找些乐子。
去地里打草时,她总会绕到附近的草丛里,摘些野果带回来。
有时是几颗红得发亮的刺泡,有时是酸甜的野李子,偶尔还能找到几串紫莹莹的野葡萄,给家里的饭桌上添了不少新鲜滋味。
古代流放13
这天,夏天从外面回来时,手里没提野果,反倒扛着一根半人高的“竹竿”。
夏母正在院子里择菜,见了好奇地问:“你这孩子,山里的竹笋那么嫩,你不挖,扛根竹竿回来干嘛?”
夏天把“竹竿”竖在地上,笑着晃了晃:“娘,这可不是竹竿!您看,它是实心的,竹子都是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