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1页)
融宝抬起头,看向他,眼神复杂却依旧有些愤恨的说道:
“是啊,你我二人走到今天这一步,具体是谁的错,你心里不清楚吗?融珍,若不是你手握重权,若不是你不肯放权,若不是当年围场的事,若不是你娶了优勒杜兹,我们兄弟二人,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皇帝这支的血脉必须纯正,别说皇室宗亲,就是文武百官,也不可能让你聘优勒杜兹为皇后的!”融珍开口说道。
“那我纳她为妃,总行吧?妃不行嫔总行吧。嫔如果不行,司帐总行吧。”永兴帝融宝带有狡辩意味的说道。
融珍看着融宝没有说话,因为他心里明白。义渠王是绝对不会让优勒杜兹嫁给融宝的,所以他把话题一转……
“当年的事,真的只是个意外。”融珍的语气带着一丝恳求,然后他继续说道: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你因为不能有子嗣的,你难过,我也难过。这些年,我一直在找最好的大夫给你调理身体,一直在帮你稳定朝堂,就是想在其他方面弥补你,可你为什么就不肯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不肯信我一次?”
融宝的声音又冷了下来,然后开口说道:“弥补?你拿什么弥补,你的弥补就是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朕是个傀儡!就是让朕看着你在朝堂战场上上呼风唤雨?融珍,你所谓的弥补,不过是你自我安慰的借口!你以为这样朕就会原谅你?就会忘记当年坠马的痛,忘记这些年没有子嗣的苦?”
永兴帝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痛苦继续说道:
“你知道吗?这些年,朕每天都在想,若是当年没有坠马,若是朕有了孩子,朕的皇后就不会终日以泪洗面,瑞王因为这个事情被人挑拨着造反。要不是你朕这个皇帝,也不会活得这么窝囊!融珍,这一切的苦,都是你给朕带来的,你让朕怎么原谅你?”
融珍看着他痛苦的模样,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一样疼。他知道,融宝心里的坎,不是一句两句解释就能过去的。
这些年,他看着融宝因为没有子嗣而日渐消沉,看着他因为皇权旁落而日渐多疑,心里也不好受。
他没想到,隔阂一旦产生,就再也难以消除,尤其是当年的坠马事件,成了横在他们兄弟之间,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陛下,”融珍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他无奈的开口说道:“当年的事,我可以对天发誓,真的不是我做的。真的和我无关。若是有一天,你查到了真相,知道了我是被冤枉的,你……”
“真相?”融宝打断他,眼神里充满了嘲讽,然后继续说道:“真相就是,你想夺权,你想当皇帝!融珍,别再跟朕说这些没用的了,朕不会信的。”
随后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龙袍,语气冰冷,甚至有些无情的说道:
“今天朕过来看你,就是想告诉你,东宫这里你就安心的住着,没有朕的旨意,不许出去,也不许再让你的人跑到朕的面前给你喊冤造势。至于过几天祭祖的事,你就不用管了,朕会处理好的。”
融珍也站起身,看着永兴帝的背影,心里满是无奈。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融宝已经认定了当年的事是他做的,认定了他有野心。
他只能希望,时间能慢慢冲淡这份恨意,希望有一天,融宝能看清真相,能明白他的苦心。
“融宝,”他轻声喊住他用真诚的口吻说道“不管你信不信我,我都想说,天阙帝国是我们共同的祖业,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它,也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
融宝的脚步顿了顿,却没有回头,只是声音冰冷地说道:“不必了,你还是多关心一下自己吧,朕不需要你的保护。”
说完融宝便径直走出了东宫,东宫檐角的铜铃再次被风吹响,细碎的声响里,满是疏离和冷漠。
融珍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东宫门口,久久没有动。夜里的风越来越凉,吹得他衣角翻飞,也让他的心里一片冰凉。
东宫庭院里的宫人早已进来继续干着手里的活,他们一个个低着头,不敢看他。融珍抬手拂过石桌上,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就像他此刻的心情一样。
他知道,这场兄弟间的恩怨情仇,不会就这么结束。而他在东宫的日子,恐怕也不会那么平静。
但他不后悔,他问心无愧,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天阙帝国,为了自己的弟弟永兴帝融宝;如今他被软禁在东宫,只要能让朝堂稳定,只要能让融宝安心,他也认了。
只是,融珍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份等待,这份坚持,还要持续多久;不知道他和融宝这对孪生兄弟,还有没有冰释前嫌的那一天。
夜幕里庭院里的银杏叶,又落下了几片,铺在刚刚打扫过的地上,像一件件的心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皇宫的钟楼处,传来几声悠扬的钟鸣。夜风掠过庭院,卷起刚刚落下的那几片落叶,在空中打了个旋,又再次无可奈何的落下。
长夜未尽,但黎明终将到来。
融宝遇刺
农历十月一祭祖节,清晨的雾水还未散尽,天阙帝国的太庙,坐落于上都城北的龙脉上,大殿气派森严,古柏参天。
太庙前的巨大青石砌成的御道已被杂役打扫得一尘不染,路两侧禁军身着玄铁重甲,手持长戟,像青松一般站立。重甲甲片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整个氛围庄严肃穆,只有天阙帝国的旗帜在秋风中刷刷作响。
今天,太庙旌旗招展,庄严肃穆,禁军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将太庙守卫的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