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页)
关将军的手微微颤抖,他的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显然内心经历着巨大的冲击。
“这些信……从何得来?”关子龙将军开口问道,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仿佛信中的每个字都是从喉咙深处艰难地挤出来的。
融珍目光沉静淡淡的说道:“本王既为摄政王,自有本王的渠道。将军可还记得,半月前苏湖来的那位特使?他劝你起兵时,可曾说过清君侧三个字?”
融珍的问题直指要害,每个字都重重敲在关将军心上。
关将军猛然抬头,美髯微颤。那日情景历历在目然:
瑞王特使在酒宴上慷慨陈词,说摄政王把持朝政,要清君侧、正朝纲。如今想来,那人眼神闪烁,每每避开具体方略不谈,只是空泛地大谈忠义,却从不肯给出实质性的承诺。
“瑞王特使答应提供的十万石粮草,实际到了多少?”融珍继续说道他的声音平和,却字字诛心,如同最锋利的匕首,精准地刺入关将军最深的疑虑中。
“两万石不到,还是掺了沙土的陈粮。允诺的三万援军,可有一兵一卒越过苏湖地界?”
关子龙将军默然无语,指节捏得发白。他想起那些饿得面黄肌瘦的士兵,每天只能喝稀粥度日;想起战死的弟兄们临终前还盼着援军,眼睛望着南方的道路直到最后一刻。
原来从一开始,他就是别人棋盘上的弃子,所有的忠义和牺牲,都只是别人算计中的一环。
“将军起兵,本就是为了讨个公道。”
融珍说完起身,走到厅堂中央,他望着梁上悬挂的“忠义”匾额,那匾额已经有些年头,漆色斑驳,却仍然高悬,融珍继续说道:
“如今关将军却被他们出卖,困守孤城。若巢州城破,您自然是叛国逆贼,株连九族;而那些背后操纵之人,却可安然无恙,甚至从中渔利。”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字字敲在关子龙将军心上。
关子龙将军猛地站起,长剑出鞘三寸,然后说到:“王爷究竟意欲何为?”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挣扎和愤怒,既是对背叛者的痛恨,也是对自己轻信的自责。
“本王给将军和巢州军民一条生路。”融珍开口说道,他的目光如炬,直视关将军的双眼。
“将军若愿归降,本王保你官职不变,仍守巢州。所有参与起兵的将士,一律赦免。巢州百姓,免赋三年。”融珍的承诺清晰明确,没有任何含糊其辞。
关子龙将军的长剑缓缓归鞘,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关将军深吸一口气说到:“王爷此话当真?”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希望,却又害怕再次被欺骗。
“融家无戏言。”融珍看了邓子龙一眼,然后继续说道:“但我有一个条件。”
他的语气坚定,显示这不是请求,而是必须达成的共识。
“请讲。”关子龙将军的声音已经平静许多,但眼中的复杂情绪仍未散去。
“我要将军与我一同南下,兵临苏湖城下。”
融珍的话字字清晰,每个音节都掷地有声,“然后他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