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1页)
断浪峡以前的名字叫石桥村,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这里频繁出现洪涝灾害,石桥每次修好过不了多久就容易被洪水冲毁,于是一位云游术士向太初祖融畅建议,将石桥村改名为断浪峡,铸造铁牛8只用于改变风水,镇压河伯,从而减少灾害…
说来也奇怪,太初祖自从采纳了术士的建议后水患明显就少了很多,等断浪峡正式建成之后,水患灾害真的极少发生了…
整个断浪峡的守军。分南北岸各15000人这里的武官有两名一名是南岸的五品副将,名叫王麻子,另一名是北岸的6品骁骑校尉名叫张四。
相比于龙脊城的拓拔七这个王麻子更是个大老粗,张四就更不用说了,而且王麻子此人长相奇丑无比,满脸的麻子,所以人家叫他王麻子。
此时王麻子早就接到圣旨,扎好了营帐备好了美酒佳肴等待着出使队伍的到来。
这几天可把小皇子荣珍累坏了他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马车身体都快被颠散架了,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日子还得需要在经历100多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大树城。
子夜时分很远处的田野小道里三位骑马的蒙面人在远处眺望着这支出使团队其中站在中间的肯定是他们的头领他用女人的声音说道“路线打听到了吗?”
不用多想,从身形包括声音上都可以判断这个女人就是昨夜在龙脊城山顶上的那个穿夜行衣的女人。
此时只听到他身边的其中一个个子不高的男人说:
“回禀总寨主打听到了,他们确实要走飞狐径。”
“那好,那咱们就从飞狐径动手…”黑衣女人开口说道。
“咦,为何?”另一个骑马的人向这个女人发起提问。
“据我观察,目前他们还没有松懈之象,再加之平原地区事成之后不易遁逃,所以咱们动手最好的时机就在没到达飞狐径的时候。”
“妙,妙,妙!公主果然运筹帷幄,事成之后只要我们往山里一钻,他们想要搜山就难了!”其中一人笑着说道。
“告诉手下的兄弟们事成之后我们在王屋山南麓的山南城汇合,只等10日,10日之后我们便返回腊尔山!”
说完三个人乘马而去…
同心阁
就这么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的,慢慢悠悠的从重丘县走到象氏县,然后到达了束州,在束州城内休整2日之后,整个出使队伍又缓缓的北上向南营方向行进。
南营与之前路过的这些州县不同,南营是天阙帝国六大军镇之一,而且是面积最大兵力最强的一个军镇。
在天阙帝国军镇的等级与州平级,但与其他军镇不同的是南营军镇是太初祖皇帝融畅为了安置边境各族因战乱灾害等无家可归的流民而设立的侨置州,后来才改成了的军镇。
所以南营属于多族混居多族混血的州县,民风彪悍,情况复杂,南营的地理位置属于军事要地,在一个平原与山丘的衔接处。
国舅爷孝去疾从离开束州之后便愁眉不展,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太平了…
其实国舅爷不知道的是圣康帝,早在义渠可汗进京朝贡前就已经派了自己的暗卫机构同心阁在江湖上对土匪们打过招呼了…
所以他们这一路并没有碰到过任何匪患并不是没有匪患,而是匪患得知消息后也不敢露头作恶!
说到这个同心阁,他创建于烈宗时期,之前提到过烈宗,是兵变继位,他继位后天下匪患延绵不绝,于是乎烈宗年年花巨资剿匪,年年都有剿不完的土匪…
劳民伤财多年后。烈宗纳丞相魏东坡之言,学习先祖大禹治水的精髓,改堵为疏,改剿为管!
烈宗皇帝在朝中挑选一位文武兼备的年轻官员,加入暗卫组建了这支同心阁。
同心阁头目自称理佬,所以自第一代理佬以来同心阁具体的情况只有江湖人士和历代皇帝知道…
第一代理佬名叫陆天祥,当他接过烈宗皇帝派给的任务时,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头绪,那是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他与江湖上的人素无恩怨,也素未谋面,根本就不知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
但据说正在他愁眉莫展去酒楼喝酒,借酒消愁之际,他看到了前桌一群拿着兵器的镖师在那里吃酒,
陆天祥文武双全聪慧过人,看到此情此景,他立马又想到了,镖师就是行走江湖的人,如果控制好镖师这类走江湖的从业者,实际上就大致能控制住匪患这类江湖闲杂。
于是乎在陆天祥的努力之下,同心阁开始吸纳各地知名镖师,慢慢的同心阁逐渐壮大,镖师队伍也变成了同心阁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镖师行走江湖,所以对江湖上的各种规矩了如指掌,为确保押镖安全,一般情况下镖师会提前派人给各土匪山寨头目送去钱财,打通关系确保走镖安全,所以土匪与这些镖师都以兄弟相称,就这么渐渐的匪患得到了控制,同心阁这一组织也渐渐的延续下来,
经过六七十年5代理佬的共同努力,同心阁在江湖上的地位,愈发稳定,但谁都不知道真正的同心阁主是自烈宗以后的在位皇帝!
看似很滑稽,但实际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匪患是永远除不尽,杀不绝的,因为没有文化的乡野村夫,农闲时节总要谋个生路,而打家劫舍是来财最快的一种方式,
虽然是不义之财,但好歹是财,乡野村夫没有文化不能用太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他们,但是又不可听之任之,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