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舆论反转(第1页)
最初,只是在几个流量相对较小、用户群体混杂的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看似是“路人”发布的短视频片段。
视频经过了刻意的拼接和模糊处理。
片段一是韩星宇刚抵达时,被经纪人挡住,导演和赵东脸色不好看的画面。
片段二是拍摄间隙,韩星宇坐在休息椅上,眉头微皱,旁边围着忙碌的助理和化妆师。
这些视频的画外音或配文,都带着强烈的引导性:
“真·公益还是假·作秀,明星也是打工人啊。”
“桐川风景虽好,但强迫艺人公益劳动?这操作有点迷…”
“小道消息:听说某顶流是‘被按头’接的这个项目,全程黑脸,现场工作人员大气都不敢出…”
这些帖子起初就像投入大海的石子,在铺天盖地的赞美声浪中几乎激不起水花。
但很快,它们就被一些拥有几十万粉丝、专门发布“娱乐圈内幕”、“社会热点点评”的营销号精准捕捉并二次加工发布。
标题变得更加耸动、更加吸引眼球:
《震惊!顶流韩星宇疑似被“按头”参加公益,桐川经开区强迫艺人劳动?》
《公益变味?桐川宣传片拍摄现场曝光,顶流偶像全程黑脸,疑似不满!》
《扒一扒桐川宣传片背后的真相:资本与权力的游戏,艺人只是棋子?》
这些帖子巧妙地利用了韩星宇庞大的粉丝群体中“心疼哥哥”的情绪,以及部分路人对“强权”、“地方保护”、“面子工程”的天然反感。
它们如同滴入滚油的水珠,瞬间引发了连锁反应。
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并迅速蔓延开来:“我就说嘛,我们哥哥那么忙,怎么会突然接这么个小地方的公益片,原来是强迫的?”
“那个经纪人好惨,维护艺人还被开除了,桐川那边这么霸道的吗?”
“细思极恐…听说这个经开区新上任的主任背景很深…这是不是滥用职权啊?”
这些声音混杂在依旧庞大的赞美声浪中,比例并不算高,但其传播速度和煽动性却异常惊人。
它们像藤蔓一样,紧紧缠绕着“桐川旅游”、“宣传片”等热门关键词,将原本单纯美好的旅游推广,蒙上了一层“权力强迫”、“黑幕操作”的阴影。
风向,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转变。
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许蒙生一脸惊慌地冲了进来,手里紧紧攥着手机,声音都变了调:
“唐…唐主任,不好了,您快看网上,出事了,都在说我们强迫韩星宇拍片,是搞权力压迫。”
“强迫艺人?权力压迫?”唐逸的心猛地一沉,一把抓过许蒙生的手机,屏幕上充斥着骇人的标题和煽动性评论。
他迅速翻看几个源头帖子和视频片段,脸色越来越凝重。那些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断章取义,目的性极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