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第1页)
云龙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立的第三天,陆沉远就带队去了上游工业区。
那是东江市最老的工业园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聚集了二十多家化工、印染、造纸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当年的纳税大户,和市里各部门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陆沉远的车队刚到园区门口,就被一群工人拦住了。
“市长,你们是来关厂子的吗?”“我们都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厂子要是关了,全家都得喝西北风。”“治理污染我们支持,但不能一刀切啊。”
孔胜坐在副驾驶,看着黑压压的人群,有些紧张:“陆市长,要不要先撤?”
“不用。”陆沉远打开车门,走了下去。
他站在人群前,没有用扩音器,就那样平静地说:“我今天来,不是关厂子的,是来看问题的。你们的诉求我理解,但云龙河两岸几十万居民的诉求,你们也要理解。治理污染是必须做的事,但怎么治理,需要大家一起想办法。”
他顿了顿:“给我一个月时间,我会拿出一套方案。如果到时候你们觉得不合理,可以随时找我。”
人群逐渐安静下来。陆沉远的态度不强硬,但也没有退缩的意思。
接下来的两周,陆沉远几乎每天都泡在工业区和河道两岸。他让环保部门对每家企业的排污情况做了详细检测,让财政部门核算了治理成本,让城建部门测绘了河道两岸的土地。
数据汇总后,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峻。要彻底治理云龙河,需要关停十三家重度污染企业,整改七家中度污染企业,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至少需要五个亿。
这笔钱,东江市财政拿不出来。
陆沉远把南婉叫到了办公室。
“我需要你帮个忙。”他把方案递给她,“南氏集团能不能参与云龙河两岸的开发?”
南婉仔细看完方案,沉默了很久。
“这个项目风险太大。”她直言不讳,“治理成本不确定,周期太长,而且涉及的利益太复杂。从商业角度讲,我不建议做。”
陆沉远没有说话。
南婉看着他,叹了口气:“但我知道你一定要做。那我只能陪你一起冒险了。”
她翻到方案的最后一页:“如果政府能保证土地出让金分五年支付,并且给予三年税收减免,南氏可以考虑先垫付两个亿的治理费用。但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项目必须公开透明,所有程序都要经得起审计。”南婉认真地说,“我不能让南氏因为帮你而惹上麻烦。”
陆沉远点点头:“这是我的底线。”
方案定下后,陆沉远召开了专项会议。赵立新看完方案,第一个提出了反对意见。
“陆市长,让南氏集团主导这个项目,恐怕会引起非议。毕竟南总和您的关系,大家都知道。”
这话说得很隐晦,但意思很明显——你在给女朋友输送利益。
陆沉远早料到会有这一问。
“所以我提议,云龙河两岸的开发权,全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南氏集团可以参与竞标,但必须和其他企业一样,走正常程序。”他看着赵立新,“赵市长,你来负责招标工作的监督,确保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赵立新噎住了。陆沉远把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交给他来监督,等于是把他也绑上了战车。如果以后有人追究,他也脱不了干系。
“那关停那些污染企业,职工安置怎么办?”另一个副市长问。
“我已经和省里沟通过了。”陆沉远说,“被关停企业的职工,可以优先进入云龙河治理工程的施工队伍。南氏集团也承诺,未来河道两岸的商业开发,会优先招聘本地工人。”
他把每一个可能的反对理由都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