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音一(第1页)
怀着这样的回望,江聆为宁又声的聘书上盖了一个刺猬的刻章。
一周后,三人都收到了来自“捕梦盒工作室”的信件。
粉蓝相间的信盒中装着一张聘书,聘书上的红色印纹除了工作室的公章,还有根据每个人代号的形象篆刻的卡通图案。一旁的小盒子里装的正是这定制的印章和墨盒,而寄来的工牌上也都是代号名和卡通头像。
难怪江聆说,在捕梦盒里,年龄和性别都不重要,因为就连你是动物还是植物甚至是不存在的生物,在这里都能被一视同仁。
江聆似乎在很用力地为人们创造一片没有任何杂念的只属于本真童话的天。
可能这也是工作的需要吧,她想。
正式来到捕梦盒的这天,宁又声带了很多东西,屋里杂货间快清了一半,常年不怎么见光的地方一下子亮堂堂。
老曹,不,现在应该叫皮诺曹——嗯,还是叫老曹吧。
老曹和王晓芳同样带了满满一箱子东西,因为拟声师各有自己的习惯,也各有自己对声音的理解,道具用自己的还是更为趁手。
从前捕梦盒的拟声和配音工作都是外包的,江聆为了做大做强,特意招买了这样一个拼凑而来的团队,他倒是心大,大手一挥为拟声工作间装了高级的隔音墙。
王晓芳喃喃自语:“不一样……这真不一样……”
老曹还是那样稳重,神色自若,在岗位上专心工作。
宁又声接了一杯咖啡,江聆从办公室走出来,她余光瞥见他在和自己打招呼,但不知怎么的,她自己竟然下意识地灰溜溜地钻回了拟声室,不敢见他。
开编前会的时候,江聆在台上侃侃而谈,他工牌上的那只狐狸抱着一颗有许多孔洞的梨,神色得意俏皮。
意识到自己走神了的宁又声突然对上江聆的眼神,他挑眉一瞥,她便像是在课堂上被老师抓包开小差的好好学生一样,红着脸打开电脑噼里啪啦操作,试图用忙碌来彰显用功。
其实江聆说的这些她都明白,毕竟很多都是他们在闲聊时提到过的东西。
宁又声对反复的信息处理模式一概是忽略,加之开会和上课的氛围差不多,她颅内的“江聆牌过滤器”便又开始工作了。
她很不负责任地把这事怪在江聆头上。
江聆说,这次的故事可以通过动物形象来展现,同时最好不要对其有特别的性别刻画,也不要有对某种动物性格的刻板偏见。
“狐狸是什么样的?狡猾?善于伪装?自私?为什么非要在一个适童的动画中塑造这样有暗示性的形象呢?”江聆默默走到宁又声身边,她在心里点头,现实里却是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他接着举了几个例子,内容也都与这句式相关。
随后江聆总结道:“总之,一切往简单的方向去构想,简单展现主人公早上起来怎么刷牙、吃了什么、有什么感悟都行,一集十分钟以内讲完一个故事。”
“薄荷熊”举起爪子,提出异议:“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会不会过于幼稚?经历了之前的打击,我认为捕梦盒现在应该做的是迎合市场做出更加优质的动画电影作品,先立稳脚跟,再去想社会的其他需求。”
许多人附和起来,圆桌小会这才热闹起来。
江聆说:“捕梦盒创立的初心就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我们当然也要看到少数群体的需求,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的空话显然不能说服大家,就连老曹也有些动摇:他能否真的在这里得到他想要的?能否还上房贷车贷?能否给孩子和妻子一个合理完满的交代?
“蔷薇”手中的笔不小心转掉,长条金属在桌面上滚过的声音十分刺耳,开口道:“狐狸,大道理谁都会讲,你要能拉到投资和赞助,我们一定跟着你做,但在理想面前,我觉得你还是要找准现实,再谈愿望。”
宁又声记得,她就是江聆的直系学姐。
“薄荷熊”附议:“是啊,现在我们谁有把握能成功呢?早教和幼儿社会化作品有就够了,哪怕是英译中,那也是大家从小接触大的东西、经过全球市场检验的东西,没必要再花心思去补国内的这个短板。”
江聆长长叹了口气,似乎想要继续打情感牌,但很显然没有用。
无奈之下,他只好举手表决项目去留,但竟然成就了打平的局面。
“许愿兔”小声说:“我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自闭症,他们挺困难的,如果我们做的能够帮助到很多家庭,那一定是很好的……所以我支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