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章 光伏隐情 项目暗藏玄机(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沈知微把手机放回口袋,窗外的雨还在下。她看了眼时间,凌晨零点十五分。抽屉里的U盘已经锁好,电话也挂断了,但她没有起身离开。

桌上的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示的是青海光伏项目的初步资料。这是她刚刚完成收购的项目,也是任远舟和陈茂宇联手布局多年的一块“肥肉”。表面上是清洁能源投资,实则藏着复杂的资金嵌套和政策套利链条。

她重新打开文件夹,调出尽职调查的第一批报告。页面滑动到第三页时,她的手指停了下来。

一份施工合同的签署日期有问题。合同上写着去年六月十日开工,可附件里的环评批复却是六月二十日才下发。这意味着项目在审批通过前就已经动工。

她盯着那行字,心跳忽然加快。

耳边响起一阵低沉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那是她自己的记忆,在心跳中被唤醒。

画面浮现——三年前的一个深夜,她在办公室整理文件,陆明川坐在对面,手里拿着一支笔。他低头签字的时候,说了一句:“这种事,只要没人查,就是合规的。”

当时她没在意。现在她明白了,那不是普通的签字,而是一种模式。一种他们惯用的操作方式:先做后批,虚造流程,再用合法外衣包装非法事实。

她闭了眼,让那段声音多停留了几秒。等再睁开时,眼神更冷。

她继续往下翻。财务数据显示,该项目累计申报补贴超过两亿元,依据是装机容量达到一百兆瓦。但实际并网发电量却只有三十七兆瓦。

差额去哪了?

她调出卫星地图截图,比对厂区布局。图纸上标注的光伏板区域明显大于实地影像。有一大片空地被画成了设备区,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

造假。

不是简单的虚报,而是系统性骗补。从立项、审批到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被打通。

她拨通了一个号码。

“李仲文。”她说,“我是沈知微。”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这么晚,有急事?”

“你现在能来一趟公司吗?我需要你亲自看一些东西。”

李仲文是她请来的新能源专家,曾在国家能源局工作十年,对光伏行业政策和执行漏洞了如指掌。他做事谨慎,说话不多,但从不回避问题。

“你说。”他没有问原因。

“青海那个项目,我们收下来了。但现在我发现,它根本不是一个发电项目,而是一个骗补工具。装机容量虚增一倍以上,土地使用图造假,环评和施工许可的时间顺序颠倒。这不是疏忽,是设计好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你有原始合同吗?”他问。

“有。”

“施工日志呢?”

“正在调取,但对方拖延提供。”

“那就不是正常项目。”他说,“正规光伏电站不可能没有完整施工记录。尤其是并网前的调试数据,缺一项都通不过验收。”

“所以问题出在验收环节。”她说。

“不止。”他声音低了些,“能走到这一步,说明监管已经被穿透。你得查谁签的字,谁做的现场核查,谁出具的技术认定。”

她点头,尽管他知道不了。“我已经让人联系省发改委和电网公司,调阅备案材料。但我需要你明天一早就去一趟现场。”

“我可以去。”他说,“但你要想清楚。这不只是发现一个问题,这是在动别人的饭碗。”

“他们的饭碗,是拿国家的钱堆出来的。”她说,“我不怕动。”

他又静了几秒。“好。我七点出发,九点到机场。你安排车接。”

“我会。”她说,“另外,带上你的专业设备。我要真实的检测数据,不是他们给的报表。”

“明白。”

挂了电话,她没有停下。她打开另一个文档,是周默昨天发来的背景梳理。星澜文化虽然暂时撤下了黑稿,但它背后的结算账户仍在运作。资金流向显示,有一笔五十万的支出,打给了一个叫“绿源咨询”的公司。

她搜索这家公司,发现它曾多次中标地方政府的新能源项目评审服务。而最近一次中标公告里,评审专家组名单中有一个人的名字——□□,现任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副处长。

章节目录